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亲见扬雄自不惊,吾人要使后人评。
白圭未可轻三复,小草须防得二名。
太华耸天如剑立,黄河蹙野似军行。
栖迟自忆衡门后,可是登楼不称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为《叙旧感怀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其六)》。诗人以扬雄自比,表达对自我才华的自信,同时也提醒读者不可轻易评价他人,即使是才华出众如白圭,也需谨慎对待。他强调作品的严谨性,暗示即使是微小的瑕疵也可能影响声誉,如同“小草”易得二名之讥。
诗人接着运用比喻,将太华山比作直插云霄的利剑,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势的峻峭;又将黄河比喻为汹涌前行的军队,展现了其奔腾不息的气势。这样的描绘,寓言了诗人坚韧不屈的性格和对壮丽自然的敬畏。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平凡生活中安于淡泊的心境,即使身处简陋的衡门,也能自得其乐。然而,他不禁疑惑,是否因为这种生活与登楼远眺的豪情有所不符,流露出一种淡淡的落寞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我才华的珍视,对评价的深思,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郎潜如我未宜惊,户部须推宰相评。
他日碧山思却走,当年紫府已收名。
共知白发生青鬓,未废长歌续短行。
樽酒不空多坐客,君家馀事足陶情。
须弥纳芥事堪惊,千岁聊堪一日评。
世上相逢俱梦寐,古来何处是功名。
簿书听我依稀了,云水陪君浩荡行。
便与此山同不朽,不应惆怅复牵情。
二人射策几人惊,要与三苏共入评。
先圣子孙多异禀,累朝图牒有高名。
书传科斗犹须定,钓拂珊瑚未可行。
子墨文章豪气在,登临怀古一含情。
赋成庚子尚魂惊,往事如风未暇评。
长乐钟前偶相对,凌烟图上等浮名。
登车岂是君无意,襆被何妨我自行。
更许心亲遗貌敬,老来尤见旧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