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骏运使八咏堂(其四)竹轩

此景绝可爱,丛筠挺修竿。

侵帘复映幌,翠影何檀栾。

霜威忌晚秀,雨气矜晴寒。

每向极静时,幽禽发清弹。

自无车马尘,飞来泊琅玕。

宜遣老铃下,日日申平安。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这景色极其可爱,丛生的竹子高高耸立。
竹叶穿过窗帘,又映照在帷幔上,翠绿的光影显得格外雅致。
秋霜忌惮晚间的秀美,雨后的空气更显清新寒冷。
每当最宁静的时候,幽深的鸟儿会发出清脆的鸣叫。
这里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飞鸟停歇在如玉的竹林。
应让老者每日来此,传达平安的信息。

注释

此景:眼前的景象。
绝可爱:非常可爱。
丛筠:丛生的竹子。
挺修竿:高高的竹竿。
侵帘:竹叶穿透窗帘。
映幌:映照在帷幔上。
翠影:翠绿的光影。
檀栾:形容竹叶美丽。
霜威:秋霜的威力。
晚秀:傍晚的美景。
雨气:雨后的气息。
矜晴寒:在晴天中显得寒冷。
幽禽:幽深的鸟儿。
清弹:清脆的鸣叫声。
车马尘:世俗的喧嚣。
琅玕:比喻竹林如玉。
老铃:年长的人。
申平安:传达平安的信息。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自然风光图景。开篇“此景绝可爱,丛筠挺修竿”两句,通过对竹林的描写,展现了竹子的挺拔和生长之美,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这片景色的喜爱与赞叹。

接着,“侵帘复映幌,翠影何檀栾”两句,则是从室内向外观察,这里的“侵帘”指竹影进入屋内的窗帘,而“映幌”则是竹影投射在室内的墙壁上,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翠绿的竹影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中间两句“霜威忌晚秀,雨气矜晴寒”,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述,突出了季节的感染力和自然界的力量。霜冻和雨水都在不同的时间给大地带来了不同的洗礼,这也让诗中的景物更加丰富多彩。

“每向极静时,幽禽发清弹”两句,转而描绘了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偶尔传来鸟儿的鸣叫声,增添了一份生动感。这不仅是声音上的享受,也是心灵上的慰藉。

后半首“自无车马尘,飞来泊琅玕。宜遣老铃下,日日申平安”,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远离尘嚣,寻求一处清净之地的愿望。“飞来”指的是心灵的飞翔,而“泊琅玕”则是一种仙境般的宁静生活。最后两句,则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珍视和祈愿,每天都能保持这样的平安无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子骏运使八咏堂(其七)闲燕亭

静宇占幽深,是中何所有。

轩窗极清洁,砚席罗左右。

公馀每休此,俗客曾不受。

六尺局脚床,解带就横肘。

扫除闲景物,健笔当大帚。

敢问公许年,得诗凡几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子骏运使八咏堂(其一)宝峰亭

嘉陵抱江回,平衍出横澨。

中间筑雄垒,独据两川会。

行台敞严府,磊砢北城外。

潭潭走群楹,直上峦岭背。

危墙缭空阔,飞阁入茫昧。

上有宝峰亭,仰见白云内。

岧峣占孤绝,下与万山对。

层檐动寥廓,曲槛枕阛阓。

主人从篮舆,晚兴在公退。

心掩万象远,目引八极大。

钩帘拂坐榻,隐几缓衣带。

诗书抉关键,笔砚产珠贝。

是时众吏去,不敢呈计会。

虽然彼郡邑,原本穷利害。

自取金谷饶,无烦米盐碎。

此地寄清襟,岁书从屡最。

形式: 古风

子骏运使八咏堂(其三)柏轩

沈沈敞幽轩,耸耸列寒柏。

清音纳窗户,爽气逼枕席。

主人重端劲,坐若对佳客。

时复下抚摩,破藓交履迹。

此意乃如是,来者当爱惜。

大厦须良材,相期早千尺。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子骏运使八咏堂(其二)桐轩

晴影满空壁,晨曦上清轩。

庭下双高桐,枝叶蔚以繁。

种者意自远,岂并群木论。

谓可縆朱丝,中有雅韵存。

成之在谁手,但为培霜根。

须知治世音,尽付于此孙。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