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操十首(其七)履霜操

父兮儿寒,母兮儿饥。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儿在中野,以宿以处。四无人声,谁与儿语。

儿寒何衣,儿饥何食。儿行于野,履霜以足。

母生众儿,有母怜之。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形式: 琴操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母爱深切怀念和哀怨情绪的诗歌。诗人通过设想自己遭受寒冷和饥饿,父母对儿子的责罚与遗弃的情境,抒发了对母爱的渴望和孤独无依的悲凉。

“父兮儿寒,母兮儿饥。”两句开篇即点明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他将自己的不幸归咎于父母的责罚,反映出一种原始而强烈的情感联系。接着“儿罪当笞,逐儿何为。”表达了对被遗弃状态的无奈和困惑。

在“儿在中野,以宿以处。”这两句里,诗人描绘了一种绝望与孤独的境遇,自己在广阔荒野之中,无人相伴,只能凭借自然之物为依托。紧接着“四无人声,谁与儿语。”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立无援的情感体验。

下文“儿寒何衣,儿饥何食。”则是对生存状态的哀求和无奈的叙述,再次凸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不安。最后,“母生众儿,有母怜之。独无母怜,儿宁不悲。”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母爱的渴望,以及没有得到母亲疼爱而感到的深切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复,强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使得读者能感受到那种生离死别的悲凉与无奈,同时也映照出古人对于家庭、亲情尤其是母爱的渴望与珍视。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春雪间早梅

梅将雪共春,彩艳不相因。

逐吹能争密,排枝巧妒新。

谁令香满座,独使净无尘。

芳意饶呈瑞,寒光助照人。?珑开已遍,点缀坐来频。

那是俱疑似,须知两逼真。

荧煌初乱眼,浩荡忽迷神。

未许琼华比,从将玉树亲。

先期迎献岁,更伴占兹晨。

愿得长辉映,轻微敢自珍。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听乐怅然自述

万事伤心对管弦,一身含泪向春烟。

黄金用尽教歌舞,留与他人乐少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晦日呈诸判官

晦日新晴春色娇,万家攀折渡长桥。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判僧云晏五人聚赌喧诤语

正法何曾执贝,空门不积馀财。

白日既能赌博,通宵必醉尊罍。

强说天堂难到,又言地狱长开。

并付江神收管,波中便是泉台。

形式: 六言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