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衔柏行

双燕何时来瀚海,寄巢脩椽巢不改。

春深巢稳初养雏,双雏引颈仰哺呼。

雄将雌出双雏孤,雏危堕地声呱呱。

雌随雄归见雏泣,主人将雏纳其室。

双雏脱死翅欲开,玄衣素臆去复来。

明年主人开寿燕,画鼓停挝歌舞遍。

双雏傍席争回旋,共衔青柏置樽前。

口不能言对以臆,再拜寿君如柏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燕子与主人之间温馨而充满生命力的互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燕子在人类居住环境中的生活状态,以及它们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处。

首先,诗中提到“双燕何时来瀚海”,暗示了燕子的迁徙习性,它们在季节变换时会从遥远的地方飞来,寻找合适的栖息地。接着,“寄巢脩椽巢不改”描述了燕子在人类建筑上筑巢的习惯,显示出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和选择的智慧。

“春深巢稳初养雏”到“共衔青柏置樽前”这一部分,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燕子养育幼雏的过程。从雏鸟初生、嗷嗷待哺,到雄燕雌燕轮流外出觅食,再到雏鸟逐渐长大,能够跟随父母活动,直至能够独立飞翔。这一系列场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喜悦。

“明年主人开寿燕,画鼓停挝歌舞遍”则展示了燕子与人类庆祝的场景。燕子被邀请参加宴会,与主人共享欢乐时光,这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也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延续。

最后,“双雏傍席争回旋,共衔青柏置樽前。口不能言对以臆,再拜寿君如柏年。”这部分通过燕子的行为表达了对主人的感激之情。燕子虽不能言语,但通过动作表达敬意,寓意着它们希望主人长寿,如同青柏一般坚韧不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燕子的生活细节,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智慧以及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希望和祝福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2047)

周紫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字:少隐
  • 号:竹坡居士
  •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 生卒年:1082-1155

相关古诗词

石妇行二首(其一)

贞妇生江南,少小称丰秾。

委身事良人,相与欢笑同。

良人去不返,两鬓常蓬松。

谓言有膏沐,未识谁为容。

日日上山望,水远山复重。

藁砧竟不来,望望终无穷。

一朝化作石,僵立由天公。

天公表坚贞,令与山始终。

仙衣绣藓晕,宝髻摇花丛。

滔滔日月逝,此石存高峰。

清名阅千古,劲节摩苍穹。

恨无采诗官,作诗颂遗踪。

用之邦国间,庶以消淫风。

形式: 古风

石妇行二首(其二)

生男有闺房,莫娶青楼倡。

生女事姑嫜,莫嫁游冶郎。

倡家从人无定准,游子一去忘故乡。

山头义妇无人识,踊身上山生死隔。

人将此妇作石看,不信此心元是石。

相从岂复无它人,髧彼两髦真我特。

江流可尽山可平,不尽悠悠千古情。

早知郎去无消息,悔不将身事尾生。

形式: 古风

拟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故人书。

故人久别离,一别万里馀。

相望不相见,各在天一隅。

感君慇勤意,字字如明珠。

上陈昔欢乐,次问今何如。

昔别俱少年,老大今苍须。

良时不我与,岁月空踌躇。

馀生如梦寐,尺素徒卷舒。

为我谢故人,远致双鲤鱼。

恨无木瓜篇,报君以琼琚。

形式: 古风

拟青青河畔草

四序相推迁,日月倏已逝。

春风入猗兰,光艳照罗绮。

一朝霜雪至,容华苦憔悴。

佳人惜朱颜,结缡奉君子。

安知远征途,中道成弃置。

昔持鸳鸯锦,裁成合欢被。

今织回文机,中有相思字。

相思日夜切,尺书无雁寄。

谁能知妾心,脉脉含远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