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柳亚子所作,题为《哭伯先(其一)》。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诸葛亮和谢傅的引用,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英雄未竟事业的感慨。首句“宇宙空垂诸葛名”暗示了诸葛亮的名声虽广,但未能改变历史的沉寂;“不留谢傅为苍生”则借谢傅之典,惋惜没有像谢安那样的贤才来拯救百姓。
接着,“义公已殉平陵曲”中的“义公”可能指的是某位以正义著称的人物,他在平陵之地的悲剧性结局令人痛心。“姬发难寻牧野盟”则借周武王姬发伐纣的故事,感叹英雄的同盟难以再现,暗指时局动荡。
“南国岂应销霸业,中原从此坏长城”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忧虑,暗示南方的霸业似乎也在消逝,而北方的防御(长城)也因时局而崩溃。
最后,“魂归近接黄花冢,铁马金戈夜夜声”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英雄的亡魂回归,夜晚还能听到战马金戈的声音,象征着战争的不息和历史的哀歌。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揭示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