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川水上秋砧发,五凤楼前明月新。
谁为秋砧明月夜,洛阳城里更愁人。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中洛阳城的夜景。首句"三川水上秋砧发",以"砧"这一民间工具的声音来烘托季节之感,三川水流潺潺,不仅是自然之声,更与秋意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第二句"五凤楼前明月新",则通过五凤楼前的明月,增添了一份清冷与静谧,月色如洗,更显夜的宁静。
第三句"谁为秋砧明月夜",诗人发出感慨,仿佛在问谁能承受这样一个充满了秋意和明月的夜晚。这个问题,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是对心境的抒情。在这样的夜晚,人容易陷入深思,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愁绪。
末句"洛阳城里更愁人",则直接点出在这样一个夜晚,城中的人们因为秋意和月色而感到更加的忧伤。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摹,更是一种情感的传达。诗中的每个字、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深厚的情感积淀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夜之美的独到感受和细腻描绘,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美景时复杂的情感状态。
不详
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
百补袈裟一比丘,数茎长睫覆青眸。
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游客远游新过岭,每逢芳树问芳名。
长林遍是相思树,争遣愁人独自行。
楚水白波风袅袅,荆门暮色雨萧萧。
相思合眼梦何处,十二峰高巴字遥。
宝镜磨来寒水清,青衣把就绿窗明。
潘郎懊恼新秋发,拔却一茎生两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