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伦所作的《佛岭三首(其二)》。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反思,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兴衰无常的感慨。
首句“秦贾先亡国”,以秦始皇和赵高的典故开篇,暗指历史上因权臣乱政而导致国家灭亡的悲剧。接着“文山可奈何”一句,借指文天祥,表达了面对国家危难时英雄无计可施的无奈之情。“自怜天下诏,谁奋鲁阳戈”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在国家召唤之时,英雄们虽有心报国,却难以找到施展力量的机会,隐含着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
“生死勤三后,忠诚动五坡”赞扬了那些为国家付出生命与辛劳的忠臣义士,他们的忠诚感动了天地,即使是在五坡这样的艰难之地,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最后,“高风不可见,名落旧山河”则表达了对这些英雄事迹的怀念与敬仰,同时感叹于时间的流逝,使得这些高尚的品德与事迹难以被后世完全铭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命运变迁,反映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颂扬,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