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会之野堂韵

草草春又过,凄晦风雨夕。

三年乌伤梦,不断一区宅。

台山在何许,空有尘满屐。

英英江夏公,老龙蟠古泽。

寻胜著幽宇,搜奇列佳石。

可斋不出门,亦复为渠役。

酒酣对崔嵬,寸管凌千尺。

念我萧寺中,远赠烦走力。

隐几读妙句,缅怀宾主席。

何当谢吏网,足蹑堂上客。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匆匆过去,风雨交加的傍晚带来凄凉
三年来乌伤的梦境,始终围绕着同一处宅院
台山在哪里?只有满鞋的尘土告诉我它的存在
杰出的江夏公,如同老龙盘踞在古老的沼泽
他在幽深的屋宇寻找美景,收集奇石陈列其中
可斋先生足不出户,却也被这些追求所牵累
酒兴正浓时,他对着巍峨的景色挥毫泼墨
想起我在萧寺中的日子,他赠予的诗篇劳心费力
闲暇时倚着几案诵读佳句,怀念宾客朋友
何时能摆脱官场束缚,成为堂上宾客的一员

注释

凄晦:阴暗、凄凉。
乌伤:地名,古代吴越之地。
台山:可能指具体的山或象征性的山脉。
英英:形容人的才华出众。
崔嵬: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萧寺:佛教寺庙,这里可能指作者所在之处。
吏网:官场的束缚,比喻世俗事务的牵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范的作品,名为《和刘会之野堂韵》。通过这短暂的鉴赏,我们可以窥见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与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草草春又过,凄晦风雨夕。”这一句描绘出春天匆忙的脚步,伴随着阴冷的风和雨的傍晚,这是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一种感慨。诗人通过这样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与哀愁。

“三年乌伤梦,断不断一区宅。”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创痛与不舍。三年来,乌鸦啼伤了他的梦想,连一处安身立命的地方都难以守护。这显示出诗人在面对现实挫折时的心理状态。

“台山在何许,空有尘满屐。”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远方美好景致的向往与渴望。台山虽在远处,但诗人的心中却充满了尘世的烦恼,这些烦恼如同满鞋的尘土一样难以清除。

“英英江夏公,老龙蟠古泽。”这一句通过对古代贤人或隐者的提及,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向往。诗人希望能够像那些古人一样,远离喧嚣,找到心灵的宁静所在。

“寻胜著幽宇,搜奇列佳石。”这一句则展现了诗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他在寻找着那些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在收集那些珍奇美好的自然景观。

“可斋不出门,亦复为渠役。”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诗人宁愿守在自己的书房之中,不愿意再去参与那些无谓的尘世纷争和劳碌。

“酒酣对崔嵬,寸管凌千尺。”这一句则描绘出一幅诗人饮酒赏景的画面。酒喝得酣畅淋漓,对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手中拿着短短的烟管,却感觉自己如同凌驾在千尺之上,这种境界体现了诗人的豪放与自我超越。

“念我萧寺中,远赠烦走力。”这两句则是对往昔生活的一种怀念。萧寺中可能是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他通过远送烦恼来表达自己对于那种平静生活的向往和不舍。

“隐几读妙句,缅怀宾主席。”这一句透露出诗人的书卷生活与他对那些美好时光的记忆。诗人在桌案之间沉浸于阅读,用心去感悟那些精妙绝伦的文字,同时也在回味那些与知己相聚的温馨片段。

“何当谢吏网,足蹑堂上客。”最后这两句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诗人希望能够摆脱世俗的羁绊,像一位自由的旅人那样,在心灵的殿堂上自在地漫步。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解脱和自由的深切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心态。诗中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当下生活状态的反思。

收录诗词(280)

杜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阳秀才惠诗七绝(其三)

区区敢计一身存,剥尽皮毛尚有根。

有客款门歌慷慨,清风为我濯尘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和花翁盆梅

绝涧移来近市园,又还移入卖花盆。

体蟠一簇皆心匠,肤裂千梢尚手痕。

试问低回随俗态,何如峭直抱孤根。

岁寒风节应无恙,鲁兀须知自有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和林簿二诗(其一)

忧喜从来巧聚门,刖人有足未为尊。

人生何用家万石,世事还输酒一尊。

荒径赋归人已远,急流勇退意犹存。

功名千古成何事,眼底荣枯不足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和郑府判秋闱行

秋云黄,日月忙,登选才俊收词章。

操觚搦翰换钟鼎,往往冰炭交中肠。

柯山多士称海内,勇气洗尽古战场。

笑挥笔阵示整暇,洒洒胸中书传香。

此邦昔日龙头客,前后相辉九霄翮。

山川孕秀不乏人,想已津津动颜色。

题舆左岳得儒英,行整速步趋天庭。

金薤琳琅耀光彩,不学砌下寒蛩鸣。

盖世功名人共许,赤手欲搏南山虎。

暂来秋院镇文场,坐使千袍同鼓舞。

我昔贫困如匡衡,邻灯夜照心峥嵘。

区区薄宦亦谩尔,役役尘埃愧此生。

浅学幽深虽未烛,到耳独能辨丝竹。

从今著意听文鸣,会使嘤嘤出幽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