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对雪

春雪偏当夜,暄风却变寒。

庭深不复扫,城晓更宜看。

命酒闲令酌,披蓑晚未冠。

连营鼓角动,忽似战桑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春天的雪常常在夜晚降落,暖风却突然变得寒冷。
庭院深深不再清扫,清晨的城市景色更宜欣赏。
随意命令人斟酒,我披着蓑衣直到傍晚还未脱下帽子。
军营中的鼓角声响起,忽然让我感觉仿佛置身桑乾之战。

注释

春雪:春季的雪。
偏当夜:常常在夜晚。
暄风:暖风。
却变寒:突然变得寒冷。
庭深:庭院深深。
不复扫:不再清扫。
城晓:清晨的城市。
更宜看:更适宜观看。
命酒:吩咐斟酒。
闲令酌:随意让人饮酒。
披蓑:披着蓑衣。
晚未冠:傍晚还未脱帽。
连营:连绵的军营。
鼓角:鼓声和号角。
动:响起。
忽似:忽然感觉像。
战桑乾:古代战争,此处比喻紧张的气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夜突至的雪景,通过对比春日暖风与夜来的寒冷,以及庭院未扫和城中雪景的宜人之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诗人借酒宴自娱,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和时代的动荡。

"春雪偏当夜,暄风却变寒" 这两句通过对春日与夜晚气温变化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突兀和意外的情境,传递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不可预测的感慨。春天本应万物复苏,而此时雪花纷飞,更显得异常冷清。

"庭深不复扫,城晓更宜看" 则是诗人对雪后景象的细腻描绘。在这个季节里,由于雪覆盖了常规的庭院生活,使得诗人有了新的视角和感受。"城晓更宜看" 表明在清晨,城中雪景别有一番风味,更适合欣赏。

"命酒闲令酌,披蓑晚未冠"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突如其来的雪夜里,诗人选择了饮酒自遣,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放弃。"披蓑晚未冠" 可能意味着诗人对于自己的处境没有太多的控制力,只能顺其自然。

最后两句 "连营鼓角动,忽似战桑乾" 则是战争氛围的渲染。在这平静的雪夜中,突然传来了军营中的号角声,使得诗人感到一种战乱即将来临的紧张气氛。这里的 "桑乾" 通常指的是古代北方的边塞地区,这里的描述增添了一份战争的荒凉感。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雪夜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虑和无力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收录诗词(228)

皇甫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 字:茂政
  • 籍贯:润州(今镇江)丹阳
  • 生卒年:公元717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汉祖庙下之作

古庙风烟积,春城车骑过。

方修汉祖祀,更使沛童歌。

寝帐巢禽出,香烟水雾和。

神心降福处,应在故乡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奉和待勤照上人不至

东洛居贤相,南方待本师。

旌麾俨欲动,杯锡杳仍迟。

积雪迷何处,惊风泊几时。

大臣能护法,况有故山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招隐寺送阎判官还江州

离别那逢秋气悲,东林更作上方期。

共知客路浮云外,暂爱僧房坠叶时。

长江九派人归少,寒岭千重雁度迟。

借问浔阳在何处,每看潮落一相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泊丹阳与诸人同舟至马林溪遇雨

云林不可望,溪水更悠悠。

共载人皆客,离家春是秋。

远山方对枕,细雨莫回舟。

来往南徐路,多为芳草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