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见问津者

欲问迷津意,都缘别径多。

亡羊曾自此,老马欲如何。

旁午晨车迈,间关夕盖过。

不须贪远客,危恨寄风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想要询问迷失的方向,只因岔路太多。
从前失去的羊,老马是否还能记得找回的路。
早晨的车辆交错而过,傍晚的车盖也穿行其中。
无需贪恋远方的客人,危险的忧虑就寄托在风浪中。

注释

欲:想要。
问:询问。
迷津:迷失的道路。
意:方向。
缘:因为。
别径:岔路。
亡羊:丢失的羊。
曾:曾经。
自:从。
此:这里。
老马:经验丰富的马。
旁午:交错。
晨车:早晨的车辆。
迈:行走。
间关:曲折。
夕盖:傍晚的车盖。
不须:无需。
远客:远方的客人。
危恨:危险的忧虑。
寄:寄托。
风波:风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祁的《道中见问津者》,通过对一位途经迷津之人情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意象和语言都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哲理。

"欲问迷津意,都缘别径多。" 这两句是说想要询问渡口的深意,但因为岔道纷繁,难以探究其中之意。这里“迷津”象征着人生的困惑与选择,而“别径多”则隐喻了人生道路上的无数选择和可能。

"亡羊曾自此,老马欲如何。" 这两句通过失去了的羊和年迈的马来比喻人生中的挫折与无奈。诗人以此表达一种对于过往无法挽回、未来难以预知的人生态度。

"旁午晨车迈,间关夕盖过。" 这两句则描绘了行者在日落时分匆忙赶路的情景。“旁午”指的是傍晚时分,“晨车迈”是早晨的车轮声,“间关”是指通过关隘,“夕盖过”则意味着夜幕降临,人们急于要找到避难之所。这些细节都在强调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紧迫。

"不须贪远客,危恨寄风波。" 最后两句是对行者的一种劝诫和自我安慰,不必贪恋远方,因为人生路途中的困难与忧愁,如同风浪一样不可预测,也只能寄托于无常的命运之中。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意象和情感的铺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选择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集江渎池亭

五月追凉地,沧江剩素涟。

林烟昏午日,楼影压池天。

筱密工迷径,荷欹巧避船。

机忘更何事,鱼鸟亦留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颍上唐公张集仙相劳

去时成恨恨,喜见眼中人。

共束西昆帙,都为左虎邻。

年华衰意早,酒所故情亲。

后日孤舟远,离怀怯重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叠嶂楼

霍射盘西北,高楼胜览并。

景閒思谢守,名重拟宣城。

天阙云来缓,风微鸟去轻。

客忧销更有,须到此中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感怀

俯首周南泪未乾,惊开鱼素得双盘。

心随月树乌三匝,病费仙山药一丸。

久许横经陪阙里,更忧举步学邯郸。

髀销衣缓风波苦,鸿陆归飞燕厦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