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中暮归有怀

野田萧瑟草虫吟,墟落人稀惨欲阴。

白水西风群雁急,青林暮雨一灯深。

年丰稍变饥人色,秋老谁怜倦客心。

酒禁未开诗侣散,菊花时节自登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田野荒凉草虫鸣叫,村庄人少天色阴沉。
白水西风吹过,大雁匆匆飞过,青林深处暮雨绵绵。
丰收之年也难掩饥民的脸色,秋天已老,无人怜惜远行者的疲惫心灵。
酒禁未解除,诗友散去,我独自在菊花盛开的季节登高望远。

注释

萧瑟:形容荒凉、冷清。
墟落:村落。
群雁:成群的大雁。
一灯:形容灯光昏暗。
年丰:丰收之年。
饥人色:饥饿者的面容。
酒禁:禁酒令。
诗侣:诗友。
菊花时节:秋季,菊花盛开的时候。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吴师道的《野中暮归有怀》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野外归途的画面。首句“野田萧瑟草虫吟”,通过“萧瑟”和“草虫吟”渲染出田野的荒凉与寂静,秋意浓厚。次句“墟落人稀惨欲阴”,进一步描绘了村庄的冷清,天色阴沉,人烟稀少,气氛凄凉。

第三句“白水西风群雁急”,通过“白水”、“西风”和“群雁急”展现了大雁南飞的场景,暗示季节更迭,旅人思归。第四句“青林暮雨一灯深”,则以“青林”、“暮雨”和“一灯”刻画了诗人独自在深林小径中行进,雨夜照明的孤独景象。

第五句“年丰稍变饥人色”,反映出尽管丰收,但仍有饥民,揭示了社会现实的不公。最后一句“酒禁未开诗侣散,菊花时节自登临”,表达了诗人因禁酒令而无友相伴,只能独自在菊花盛开的季节登高怀想,寄托了孤寂和对友情的怀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野外的景色,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33)

吴师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字:正传
  •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 生卒年:1283—1344

相关古诗词

题官舍壁

官舍千峰里,迎秋气已清。

池烟明鹤影,林雨断蝉声。

红惜芙蓉落,青怜薜荔生。

今朝少公事,吟啸且怡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桐庐夜泊

合江亭前秋水清,归人罢市无馀声。

灯光隐见隔林薄,湿云闪露青荧荧。

楼台渐稀灯渐远,何处吹箫犹未断。

凄风凉叶下高桐,半夜仙人来绝巘。

江霏山气生白烟,忽如飞雨洒我船。

倚篷独立久未眠,静看水月摇清圆。

形式: 古风

德兴开化道中三首(其一)

春晨气澄穆,杂卉香满路。

百舌鸣高林,墟烟淡如雾。

农夫启门出,在野各有务。

行人独何为,憧憧自来去。

形式: 古风

德兴开化道中三首(其三)

两崖苍石间,湍水激清泻。

山桃烂红芳,光影连上下。

春风忽怒起,意乃媚行者。

飞花扑人来,揽之欲盈把。

形式: 古风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