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安之喜雨

吁嗟方请雨,润溽果如占。

黍稷固有望,来麰亦未嫌。

声繁清倦枕,气冷入疏帘。

蔓喜龙头举,泉惊虎爪添。

田畴诚最急,花药不妨兼。

诗伯才盈斛,聊应费笔尖。

形式: 排律 押[盐]韵

翻译

唉,正当祈求降雨的时候,湿润的空气仿佛预示着丰收。
无论是黍稷还是新谷,都期待着雨水的滋润,没有嫌弃的意思。
雨声繁密,让人心情舒畅,清冷的气息穿透窗帘。
田野中的蔓草欢快地摇曳,仿佛龙首高昂;泉水因雨声而显得虎爪更加生动。
农田急需雨水,但也不妨欣赏花药的美丽。
诗人的才情丰富如斛,这雨天正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笔尖流淌出佳作。

注释

方请雨:正在祈求降雨。
润溽:湿润且闷热。
占:预兆。
黍稷:黍和稷,泛指谷物。
来麰:新谷(麰,古时对新谷的称呼)。
声繁:雨声密集。
气冷:清冷的空气。
蔓喜:蔓草欢快。
龙头举:龙首高昂(比喻蔓草的姿态)。
泉惊:泉水因雨声而动。
田畴:田野。
花药:花卉和草药。
诗伯:诗人的尊称。
盈斛:丰富如斛(古代容量单位)。
费笔尖:耗费笔墨(形容创作的投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降临的细雨带来的欢欣与滋润。开篇"吁嗟方请雨,润溽果如占"表达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和满足,"黍稷固有望,来麰亦未嫌"则写出了农作物对雨水的依赖与期待。接下来的"声繁清倦枕,气冷入疏帘"描绘了雨声轻柔而连续,与室内凉爽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蔓喜龙头举,泉惊虎爪添"则形象地展现了植物与山泉对这场雨水的欢迎。

诗中间的"田畴诚最急,花药不妨兼"强调了农事的紧迫性和雨水带来的双重益处,不仅滋润了作物,也润泽了花草。最后,"诗伯才盈斛,聊应费笔尖"则是诗人自谑其才,认为自己的文笔充沛,只需轻轻一挥即可对这场雨表达出满足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农村生活中对雨水的依赖,以及雨水带来的生命力与希望。诗人的笔触温婉而不失深刻,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万物的细心观察及内心的喜悦之情。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居八咏.山斋

幽蹊入桃李,危栈蟠林麓。

行行忽虚敞,高斋出山腹。

园圃近指掌,郊郭纷盈目。

春老酴醾香,夏浅筼筜绿。

条横喜罥衣,笋迸乍穿屋。

秋江澄可卷,冬岭翠如扑。

烟间渔艇小,塞外村居独。

烧转望畬田,响答聆伐木。

惊麇挺走险,鸣禽嘤出谷。

物华时变更,兴趣日相续。

谁知使者尊,常著野人服。

肯以驷马荣,区区诧乡族。

形式: 古风

会景亭

景物浩无穷,兹为一都会。

之人心若鉴,万状尽相对。

乔林拥砌底,脩岭倚窗背。

流云过席上,去鸟出天外。

徐徐杖屦整,蔼蔼郊原晦。

来往亦何为,逍遥真乐内。

形式: 古风

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居八咏.巽堂

华堂选形胜,地直巽之隅。

主人心洁齐,公闲此燕居。

西来故乡客,东过朝大夫。

时逢志所惬,下榻同欢娱。

琴棋间壶觞,赋咏杂歌呼。

民间既羲皇,席上宜华胥。

每思就一醉,幸无官守拘。

奈何三千里,风埃与泥涂。

形式: 古风

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居八咏.竹轩

兹轩最洒落,历历种琅玕。

正昼簿书稀,萧萧风雨寒。

翠阴凉宴坐,疏韵承清欢。

锦箨裁夏扇,玉笋供春槃。

晴蜗潜叶底,暝雀投林端。

幽兴遇物惬,高怀随处安。

且免一日无,何须千亩宽。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