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听松庵二首(其二)

偶来林下叩松关,分得禅僧半日闲。

孤兴忽生流水外,高情聊寄白云间。

炊烟晚映高低树,落日晴分远近山。

今夜西岩有明月,更留清话不知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偶然来到林中,拜访一处名为“听松庵”的禅院,与禅僧共度半日悠闲时光的情景。诗中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联“偶来林下叩松关,分得禅僧半日闲”,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来访的随意性与禅院的静谧氛围。诗人轻轻敲响了松林中的禅院之门,与禅僧共享了片刻的宁静时光。这里的“松关”既指实际的门扉,也暗喻了禅院与外界的隔绝,象征着内心的避世与超脱。

颔联“孤兴忽生流水外,高情聊寄白云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禅僧交流时的心境。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诗人的思绪仿佛随着流水飘向远方,而他的高尚情操则如同白云般自由自在地飘荡在天空之中。这两句通过“流水”与“白云”的意象,表达了诗人与禅僧之间心灵的契合与精神的共鸣。

颈联“炊烟晚映高低树,落日晴分远近山”,转而描写了一幅傍晚时分的自然风光图。炊烟袅袅升起,映照在高低错落的树木之上,而远处的山峦在晴朗的天空下清晰可见。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禅院生活与世无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

尾联“今夜西岩有明月,更留清话不知还”,则以对未来相聚的期待结束全诗。诗人想象着今晚西岩之上的明月,以及与禅僧继续深入交谈的场景,表达了对这份宁静与和谐生活的深深眷恋。这里“清话”不仅指谈话内容的纯净与深邃,也寓意着心灵的交流与净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生活的理想境界,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禅宗思想的微妙融入。

收录诗词(16)

顾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一碧轩次范德章韵

轩下水天同一色,眼中物色向谁论。

落霞散尽秋无际,老鹤飞来雪有痕。

空洞玉壶盛沆瀣,苍凉碧月照黄昏。

他时若待吟风去,云梦微茫气欲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观柳道传太宰留题惠山诗卷

五云楼阁锦成堆,仿佛山光百里开。

天上神龙行雨去,日边骢马踏花来。

千年兰若春余梦,百世文章劫后灰。

惟有石泉流不尽,月明犹照鹤飞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游惠山

春风吹我步烟霞,路入苍苔一径斜。

新绿漫添平岸水,湿红轻送过墙花。

劳劳尘世寻常事,隐隐烟村四五家。

物理细推行乐好,莫从愁里过年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太湖春涨

震泽春深涨碧漪,静涵天影漾玻璃。

遥增越峤千寻阔,顿减吴山数尺低。

红泛落花通别浦,绿含芳草漫长堤。

钓舟昨夜归来晚,没却渔矶路亦迷。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