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原中多阴雨,惟留一室明。
自宜居静者,谁得问先生。
深井泉香出,危沙药更荣。
全家笑无辱,曾不见戈兵。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开篇“原中多阴雨,惟留一室明”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光明与外界的昏暗,显示出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逃避。"自宜居静者,谁得问先生"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隐逸情怀,他认为只有自己选择安静的生活,才能不受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平和。
接下来的“深井泉香出,危沙药更荣”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深井中的泉水清香四溢,连危险之地的沙土中也长出了珍贵的草本药材,这些意象传递出一种宁静而富饶的生活。
最后,“全家笑无辱,曾不见戈兵”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和平、远离战乱的向往。全家人其乐融融,没有丝毫的羞愧感受,也从未目睹战争的悲惨,这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描绘。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立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不详
唐朝诗人。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鹤发垂肩懒著巾,晚凉独步楚江滨。
一帆暝色鸥边雨,数尺筇枝物外身。
习巧未逢医拙手,闻歌先识采莲人。
笑看斥鴳飞翔去,乐处蓬莱便有春。
早学全身术,惟令耕近田。
自输官税后,常卧晚云边。
细草沿阶长,高萝出石悬。
向来名姓茂,空被外情牵。
焕然文采照青春,一策江湖自在身。
云锁木龛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谈禅早续灯无尽,护法重编论有神。
拟扫绿阴浮佛寺,桫椤高树结为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