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寨谣

往闻淮西军食人,狗亦有寨屯如军。

是时江南幸无事,尚谓传者言非真。

安知吾乡今亦尔,地方百里皆荆榛。

三村两村犬成群,见人如见东郭㕙。

跳踉大啖猛于虎,跛跎高踞声狺狺。

路旁青草堆白骨,天外飞鸢衔断筋。

征夫早去胆欲落,冤鬼夜哭情难伸。

可怜性命葬馋腹,往往多是还乡民。

向来丧家狗绝食,遗骸或与狐狸分。

乘时为暴至若此,此事千古同悲辛。

寝皮食肉不可得,张牙弄爪何由驯。

虞廷九官分厥职,益必掌火山泽焚。

犬乎犬乎,胡不革尔心,全尔身。

主尔主,邻尔邻,摇尾乞食仍相亲,毋使狗砦之名天不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狗寨谣》是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所作,通过对“狗寨”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

诗中以“狗寨”为喻,形象地展现了战乱时期,狗也如同人类一样结寨自保的荒诞景象。狗群聚集,如军队般排列,甚至比人更凶猛,令人不寒而栗。诗人的笔触细腻,不仅描绘了狗群的凶悍,还通过“路旁青草堆白骨,天外飞鸢衔断筋”等句子,生动地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惨烈和死亡的阴影。

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征夫和冤鬼,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对生命的无情剥夺。征夫在战场上胆落,冤鬼在地下哭泣,无法诉说的痛苦和冤屈,使得整个社会充满了悲哀和无奈。

最后,诗人发出深沉的反思和呼吁:“寝皮食肉不可得,张牙弄爪何由驯。”他感叹于战争的残酷,希望狗能改变自己的行为,回归善良,与人类和谐共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秩序重建的渴望,希望“主尔主,邻尔邻,摇尾乞食仍相亲”,让社会恢复和平与安宁。

《狗寨谣》不仅是一首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揭露,也是对人性善恶的思考,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73)

谢应芳(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字:子兰
  • 号:龟巢
  • 籍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95~1392

相关古诗词

赠道传上人

偶识庐山远,山庄借屋居。

拨云分腊酒,踏雪送寒蔬。

门俯溪光迥,窗含野色虚。

相过两不厌,灯火案头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漫兴十首(其七)

田舍方东作,州家要义兵。

濒湖团水寨,斸石甃山城。

柳暗村烟暖,芹香润雨晴。

荷锄归未得,布谷为谁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漫兴十首(其九)

太湖三百里,流血水云腥。

战鼓有时歇,渔歌无处听。

飘零孤雁白,惨澹远山青。

题橘音书断,令人忆洞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顾国衡万户席上与乃翁及元璞长老数客把酒赋诗各成七言四韵

客来寒食清明日,每日清风醉玉山。

綵笔醉题鹦鹉赋,宝香频爇鹧鸪斑。

檐前修竹翠欲滴,池上小桃红更殷。

按得锦筝新制曲,隔花黄鸟共间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