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碧玉箫(其七)

膝上琴横,哀愁动离情。指下风生,潇洒弄清声。

锁窗前月色明,雕阑外夜气清。

指法轻,助起骚人兴,听,正漏断人初静。

形式:

鉴赏

这首元曲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感伤的画面。"膝上琴横",琴声在膝上轻轻响起,似乎承载着主人公的离别之愁。"哀愁动离情"直接表达了情感的核心,即琴音中的哀愁源于深深的离别之情。"指下风生,潇洒弄清声",通过描绘手指在琴弦上的灵动,展现出演奏者的技艺高超和心境的洒脱。

"锁窗前月色明,雕阑外夜气清",窗外明亮的月光与雕栏外清冷的夜气相互映衬,为琴声营造出一种凄美的环境。"指法轻"进一步强调了演奏者技巧的细腻,"助起骚人兴"则暗示琴音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使之兴起创作的欲望。

最后,"听,正漏断人初静"以听觉效果收尾,漏壶的声音停止,夜深人静,这正是琴声最能触动人心的时刻。整首诗通过琴声和环境的描绘,展现了离别之愁与深夜寂静的交融,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61)

关汉卿(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 号:已斋(一作一斋)
  • 生卒年:约1220年──1300年

相关古诗词

【双调】碧玉箫(其八)

红袖轻揎,玉笋挽秋千。画板高悬,仙子坠云轩。

额残了翡翠钿,髻松了柳叶偏。

花径边,笑捻春罗扇。玉腕鸣黄金钏。

形式:

【双调】碧玉箫(其九)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形式:

【双调】碧玉箫(其十)

笑语喧哗,墙内甚人家?度柳穿花,院后那娇娃。

媚孜孜整绛纱,颤巍巍插翠花。

可喜煞,巧笔难描画。他,困倚在秋千架。

形式:

【仙吕】一半儿.题情

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

骂了个负心回转身。

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