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赵括谈兵世鲜伦,长平一败血成津。
谁知蹙项安刘者,却是当时重厚人。
这首诗通过赵括和长平之战的故事,警示谈论军事策略的人。赵括因其轻率而被历史记住,长平之战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然而,诗中转折,指出真正能够稳定局势、实现和平的人物,往往是那些稳重厚实、深谋远虑之人。此诗借古喻今,提醒人们在讨论复杂问题时,应注重实际效果与长远利益,避免空谈无用之论。通过对比赵括与“蹙项安刘者”的不同结局,强调了行动与策略选择的重要性。
不详
又号天苗。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肩舆薄暮过斜头,风雨萧萧送旅愁。
太息人家生计尽,柴扉不掩野麋游。
大儿前岁死银坑,弱子而今又出征。
但愿使君平黠寇,老氓从此乐农耕。
行营昨夜运粮回,今日还差送甲来。
道路奔驰何日已,石田强半是蒿莱。
卧看关河起战埃,草庐数语见雄才。
于今未必无诸葛,谁肯三回枉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