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城春望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春天来到汉寿城边,荒废的祠堂和古老的坟墓夹杂在荆棘丛中。
田野里的牧童焚烧着草扎的狗模型,路上的行人停下来看着石麒麟。
高高的华表曾遭受雷击,只剩半空中,碑文已被尘土覆盖难以辨识。
不知何时这里会发生变迁,也许有一天,这个地方会再次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汉寿城春日的边塞景象与古迹风光的画面。开篇“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却又带有历史沧桑感的图景。野草在春天里蓬勃生长,而荒废的神庙与古老的坟墓则被荆棘所覆盖,显现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力量的侵蚀。

接着,“田中牧竖烧刍狗”一句,通过田野里放牧者燃烧干草以驱赶牛狗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忙碌。紧接着,“陌上行人看石麟”则转向路途上的行人,他们观望着路边的石兽(古代常置于墓前或道旁),这种静态与动态的对比,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沉重感。

“华表半空经霹雳”一句,以壮丽的景象描绘出云雾缭绕的高大旗杆,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荒凉。随后,“碑文才见满埃尘”则透露出时间留下的痕迹——那些记载历史的碑刻,只是刚被风雨洗刷而略露真容,但仍旧覆盖着厚重的尘土。

最后两句“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于这个地方未来命运的关切。这里的“东瀛”指的是边疆地区,而“此地还成要路津”则暗示着这片土地在历史长河中可能再次成为重要的通道。

整首诗通过对汉寿城春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时间流逝以及边塞生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白舍人见酬拙诗因以寄谢

虽陪三品散班中,资历从来事不同。

名姓也曾镌石柱,诗篇未得上屏风。

甘陵旧党凋零尽,魏阙新知礼数崇。

烟水五湖如有伴,犹应堪作钓鱼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之句因而戏酬兼寄浙东元相公

钱塘山水有奇声,暂谪仙官领百城。

女妓还闻名小小,使君谁许唤卿卿。

鳌惊震海风雷起,蜃斗嘘天楼阁成。

莫道骚人在三楚,文星今向斗牛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

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

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

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

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白鹰

毛羽斑斓白纻裁,马前擎出不惊猜。

轻抛一点入云去,喝杀三声掠地来。

绿玉觜攒鸡脑破,玄金爪擘兔心开。

都缘解搦生灵物,所以人人道俊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