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邻并紫垣南畔住,寻常来往共襟期。
可怜病起分携后,无复朝回坐对时。
学行尚存舆论好,交游未澈士林悲。
凤山原下千年石,不愧当年有道碑。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友人赵彦如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首句“邻并紫垣南畔住”描绘了赵彦如居住的位置,紧邻皇宫,暗示其身份地位之高。接着“寻常来往共襟期”则展现了两人日常交往的密切,以及共同的志趣和期望。
“可怜病起分携后”一句,点出了友人的离世,表达了作者对于失去好友的惋惜与悲痛。“无复朝回坐对时”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失去的现实,昔日朝回时的相聚不再,充满了无奈与遗憾。
“学行尚存舆论好”赞扬了赵彦如在学问与品行上的良好声誉,即使他已离去,其影响仍被人们所称颂。“交游未澈士林悲”则表达了赵彦如在士林中的影响力,他的离去使得整个社会都为之悲痛。
最后,“凤山原下千年石,不愧当年有道碑”以象征的手法,将赵彦如比作矗立在凤山原下的千年石碑,寓意其德行与功绩将永垂不朽,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这不仅是对赵彦如个人的赞美,也是对其道德品质和历史贡献的高度肯定。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体现了对逝去友人的深情悼念和对其高尚人格的敬仰。
不详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白日红尘浑不到,金城坊里托幽居。
家贫颇类贤人巷,地静何烦长者车。
近郭好山青映户,小桥流水绿通渠。
衣冠邻曲皆邹鲁,来往清言数起予。
二十年来列从官,玉堂高处切金銮。
哀迟有幸迁清秩,匡辅无才愧素餐。
朝退书帷閒独坐,吟馀尘事不相干。
自怜此乐从前少,身荷君恩欲报难。
堂前修竹先人种,看竹升堂思不禁。
正直终存君子节,清虚犹见昔贤心。
灵旂疑下云垂屋,仙佩如闻风满林。
自是著存长不忘,岂同三月爱山阴。
春坊中允同袍旧,十五年来间阔深。
此日帝城重握手,西风祖道又分襟。
苍茫蓟树凌寒景,缥缈淮云接暮阴。
知到南京公事简,紫金山色对青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