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篇

长安月,盈盈上宫阙。

始看东岭吐灵辉,渐见中天流景烨。

寂寞三秋望河汉,迢遥万里亘晴空。

长衢绮陌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

澹云疏皎皎,红蕊漾溶溶。

澹云红蕊中宵湿,尽借月华生彩色。

卢龙塞外玉为砂,鳷鹊鹳头金作翼。

杨柳笼烟万缕寒,芙蓉濯露千茎出。

飞盖西园夜夜招,开尊北海年年客。

年年夜夜美遨游,绝胜清光在九秋。

微茫锦渚烟初散,澰滟金塘波乱流。

鹤笙未过缑山驭,凤管先吹弄玉楼。

吴女临风歌白纻,燕姬隔岸奏箜篌。

别有深宫深似海,长年长照孤轮在。

葳蕤空自锁春风,玉辇何由望光采。

沟畔虚劳红叶题,长门误托黄金贿。

千年灵药姮娥奔,七夕明河织女待。

银蟾捣练影成空,乌鹊填桥云散彩。

人间天上两茫茫,秋月秋风总断肠。

谁家思妇能安寝,若个征人不望乡。

可怜塞上眠沙漠,可怜闺里罢流黄。

掩映画屏张孔雀,参差碧瓦甃鸳鸯。

此夜空房那忍归,此时玉箸一双啼。

啼痕但渍香闺枕,缄书不到玉门西。

书寄刀头犹可待,梅发罗浮梦已迷。

三五团圆难得久,二八盈亏当自守。

任教霜露冷沾衣,恨少清辉览盈手。

手揽清辉独倚阑,屋梁斜照夜初残。

低徊更听关山月,魂断千山与万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月篇》以长安月为引线,描绘了月光洒满京城的壮丽景象,以及月光下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世界。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月色之美及其对人心的深刻影响。

首句“长安月,盈盈上宫阙”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月光如洗、宫殿辉煌的夜晚。接下来的诗句通过“东岭”、“中天”、“三秋望河汉”、“万里亘晴空”,描绘了月光从地平线升起,逐渐照亮整个天空的壮观景象。长安的繁华与月光的柔和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长衢绮陌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则展示了月光下的城市生活,街道灯火通明,高楼林立,人们在月光下或游走,或聚会,享受着夜晚的宁静与欢乐。诗人通过“澹云疏皎皎,红蕊漾溶溶”等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月光下的自然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如诗如画的场景之中。

“卢龙塞外玉为砂,鳷鹊鹳头金作翼”两句,将目光转向边疆,以月光下的边塞景象,象征着和平与安宁,与都市的繁华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杨柳笼烟万缕寒,芙蓉濯露千茎出”则通过自然界的元素,进一步丰富了月光下的景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月光下的自然景观和都市生活,还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相结合,使得《明月篇》成为一首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242)

李孙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仲夏与安国侄泛舟访伍国开兄弟因携酌前林大醉放歌

炎天五月胜炮烙,行人挥汗如泉落。

伹见摩肩向市门,若个持杯问河朔。

河朔风流事杳然,空有避暑杯堪传。

当时袁景升辈碌碌何足数,始知解饮亦称贤。

伍生与予共桑梓,天下一人足知己。

琴歌酒德日相呼,时日不见萌吝鄙。

怜予习懒掩柴关,生亦高卧飞驼间。

偶命扁舟过一水,访戴宁教兴尽还。

舍舟缓步寻所适,短桥过去稀人迹。

与生林下解衣冠,分得海鸥一半席。

远山隐隐送鸣泉,长松落落凝寒色。

侍儿调喉叶清丝,谱入词人乐府诗。

曲罢黄鹂答睍睆,谡谡清风林外披。

伍生伍生好为听,我拚为汝醉金罂。

来时赤日方亭午,俄看皓魄东方升。

从君千日戒涓滴,小伍常戒酒今夕何堪负月明。

世路风波浑不定,升沈聚散总浮萍。

天生七尺会有用,斥鴳榆枋何足菅。

伍生伍生不用忧成名,只今辽阳蓟北处处勤天兵。

纵然前席轻年少,未必关门负请缨。

看君怀才何峥嵘,看君负气何纵横。

谩论出则为小草,我辈所愿非浮荣。

黄石赤松终有分,会使侯封脱屣轻。

脱屣侯封亦何有,容易故园今聚首。

痛饮兹宵肯作难,兴剧应尽十千斗。

醉来送我出前山,旷野茫茫星汉走。

形式: 古风

寄何龙友

君不见,南山玄豹雨雾藏,七日不食泽文章。

又不见,羽翼缡褷双凤皇,灵文哕哕鸣朝阳。

丈夫出处自有时,时俗之眼讵能量。

与君共乡闾,少小敦意气。

共许百年身,无负千秋事。

屈首为文章,调必追正始。

双眼不肯向时人,时人但谓此狂耳。

呼马呼牛任此身,十年落落在风尘。

我怜匏系青襟后,君亦公车困几春。

六载之前予献策,忝窃金门待诏客。

不那烟霞疾转生,翻向秋风理归翮。

去年君复上公车,气色青云倍发舒。

赠句雁行吾分让,伫君龙跃起天衢。

君才早负千人敌,一奏淩云薄子虚。

春风得意长安道,马蹄蹀躞看花早。

捷书三月到菰芦,菰芦有人欢欲倒。

千载贡王事岂遥,弹冠意气为谁骄。

功名富贵祇长物,何物不朽垂壤霄。

看君期许非流俗,会作夔龙翼圣朝。

独有野人高卧癖,一别金门岁几易。

老大空怜报主身,疏慵未策追风力。

若逢故人问野人,为语蒲团已枯寂。

形式: 古风

鳌顶云峰

君不闻渤海之东几万里,大壑之下深无底。

五山上下随波摇,巨鳌戴之始列峙。

龙伯大人太无聊,举足一钓连六鳌。

六鳌移住关山下,擎出仙山万仞高。

仙山万仞表灵胜,峰峦奇绝非人境。

丹炉一秘几千秋,时出白云相掩映。

中有仙人学驻颜,曾为云云施人寰。

鳌柱大明擎日月,功成拂衣归故山。

只今秋风渐长秋山蕨,丹枫白云几起忽。

西母时传周穆谣,居人但解自怡悦。

白云岁岁自鳌峰,圣朝何用侈登封。

老相未教云卧稳,更看风雨促从龙。

形式: 古风

龙潭瀑布

黄蘖山高高压云,香炉矗天天氤氲。

上接银河三千尺,澎湃奔流万壑分。

潜通地轴昆崙底,惊醒龙湫龙卧起。

洪涛一喷万灵从,散为浓雾遍囊中。

春耕千里怜赤土,雨雾处处足三农。

阴旸辘轳任舒卷,忽尔澄空天宇见。

随云出岫木无心,乘风归山意更远。

山灵开凿自天奇,雪窦泠泠镇日垂。

青崖似激疏星落,阴洞疑连细雨飞。

真人高卧山之麓,勋名撒手还初服。

漱流枕石有馀閒,万里龙潭供濯足。

洗耳何须傲颖箕,乘槎还欲访支机。

仙源未遣跨龙去,圣代犹思载渭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