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薏田夜雨图

君家群季后人多,玉折兰摧唤奈何。

我更披图增一恸,艺香山下吊棺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的《题薏田夜雨图》,通过描绘一幅夜雨中的薏田景象,表达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君家群季后人多”,以“君家”点明对象,暗示这是一幅描绘家族后人众多的薏田夜雨图。这里的“群后”可能暗指家族的后代,而“人多”则强调了家族的繁盛与兴旺。这一句为后续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预示着接下来将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次句“玉折兰摧唤奈何”,运用了“玉折”和“兰摧”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美好事物的消逝。玉折象征着珍贵之物的断裂,兰摧则是兰花凋零的比喻,两者都是用来形容美好事物的毁灭或衰败。这两词连用,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与痛心,同时也暗示了薏田夜雨图中所展现的景象正是这种情感的具象化。

第三句“我更披图增一恸”,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薏田夜雨图时的强烈情感反应。这里的“披图”指的是展开画卷或图卷,而“增一恸”则说明了诗人因图中景象而更加深感悲痛。这句话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美好事物的哀悼,也体现了艺术作品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力量。

最后一句“艺香山下吊棺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艺香山”可能是寓意艺术之美如同山间之香,弥漫且持久,而“吊棺”则指向了对逝者的哀悼。将“吊棺”与“艺香山”联系起来,既表达了对逝去艺术之美的缅怀,也寄托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思。整个句子以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方式,将艺术与生命、过去与现在、哀悼与纪念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艺术价值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全祖望的《题薏田夜雨图》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悼与怀念,以及艺术作品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周忠介公墨城诗为沈宝研作

此研犹馀碧血痕,蓼州手泽重瑶琨。

虎疁地脉纷横从,胥浦潮声共吐吞。

党部已随城社化,墨池剩有水云存。

风流更忆寒山叟,一卷长笺应细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宣窑脂粉合子(其一)

宣笺细写故宫词,更爇宣垆炙手时。

珍重西江新合子,六宫争㨂贮焉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宣窑脂粉合子(其二)

太平天子富共球,陶正承恩供奉周。

汝定官奇斋下拜,残膏曾涨潞河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宣窑脂粉合子(其三)

姜郎潇洒佳公子,席帽行吟感慨深。

间对绿窗陈素素,一编题识几酸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