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慎疾》由清代诗人张方爽所作,通过对比不同层次的人对待疾病的处理方式,表达了对健康与养生的深刻见解。
诗的前四句“上士慎未疾,中士慎厥医。下士苦忌讳,至死不可治”揭示了社会各阶层在面对疾病时的不同态度。上士能够提前预防疾病,中士则注重寻求正确的治疗方法,而下士因害怕各种禁忌而延误治疗,最终导致病情恶化直至死亡。这反映了人们在健康意识上的差异,以及疾病预防与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阴阳有错愕,寒暑多参差”两句,强调了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阴阳失衡、寒暑不均都可能引发疾病,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和谐。
“自非学道者,岂得无戕夷”指出,只有真正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才能避免伤害身体。这里暗含着对古代医学知识的推崇,认为只有掌握了真正的医学知识,才能有效保护健康。
“人生贵精气,不在毛与皮”强调了精神与内在的健康比外在的体貌更为重要。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的活力,才是决定其健康与否的关键因素。
“轩岐邈已远,和缓世莫知”提到古代医学家黄帝和扁鹊的医学成就已经远离我们这个时代,暗示现代人对传统医学知识的遗忘。
“神仙亦荒忽,大药安可期”表达了对长生不老和神奇药物的怀疑,认为这些超自然的力量难以实现,强调了通过日常养生和正确医疗手段来维持健康的现实性。
最后,“关元苟不固,针石徒尔为”告诫人们如果基础的养生和保健工作没有做好,那么再高明的医疗手段也难以发挥作用。强调了养生与预防在健康维护中的基础性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人群对待疾病的观念和做法,以及对古代医学智慧的反思,强调了健康养生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要重视基础的保健工作,以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