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铁脚》。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
首句“吴下绵披细,燕中铁唔纤”以“绵”与“铁”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两种不同材质的质地特点,绵软细腻与坚硬锋利,形成鲜明的反差。接着“俄为群少炙,祗用一竿黏”则通过“炙”与“黏”的动作,展现了铁脚在使用过程中的灵活与威力,仿佛它能够轻易地应对各种挑战。
“暗雪辞饥啄,红椒飶醉髯”两句,将铁脚比作一只饥饿的鸟儿,它在寻找食物(暗雪)时,却意外地发现了美味的红椒,从而满足了口腹之欲。这里不仅体现了铁脚的实用性,也赋予了它一种生命力和趣味性。
“窥螳黄雀事,公子慎金丸”则是对铁脚使用时可能引发的危险的警示,通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提醒使用者要谨慎行事,避免误伤无辜。同时,也将铁脚比作一种武器,暗示其强大的力量和潜在的风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铁脚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物理特性和使用场景,还蕴含了深邃的哲理思考,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洞察。徐渭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一件日常工具转化为富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使得这首诗既具实用性,又不乏文学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