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诸公邀宴高座寺对雨

天畔虚堂倚碧岑,坐来烟雨动萧森。

白云暮结莲花座,阴壑寒生桂树林。

三楚江山游子兴,两都词赋主人心。

南朝旧寺应无几,寂寞高台自古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都高座寺在烟雨中的静谧景象,诗人于慎行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首联“天畔虚堂倚碧岑,坐来烟雨动萧森。”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虚堂独立于碧绿的山峰之旁,烟雨中,四周显得格外幽静深邃。这里的“萧森”不仅指树木茂盛,也暗含了一种清冷寂寥之意。

颔联“白云暮结莲花座,阴壑寒生桂树林。”进一步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傍晚时分,白云仿佛汇聚在莲花座上,而阴凉的山谷中则生长着桂树,寒气中透露出一股清新的香气。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颈联“三楚江山游子兴,两都词赋主人心。”转而从人的情感角度出发,提到游子面对壮丽的江山时的感慨,以及文人在两都(可能指的是长安和洛阳)创作词赋时的心境。这里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寄托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南朝旧寺应无几,寂寞高台自古今。”最后两句则将视角拉回至历史,指出南朝时期的古寺如今可能已寥寥无几,只有那孤独的高台见证了无数岁月的更迭。这一联既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蕴含了对永恒不变的自然之美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祠部李修吾驾部倪雨田虞部黄澹庵邀登牛首

山盘曲径万松寒,转尽仙梯一倚阑。

双阙馀霞江上落,千峰疏雨座中看。

风飘上界钟声远,日冷前朝木叶丹。

幸从仙郎分胜赏,欲携秋色入长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方仞庵陶兰亭二比部邀游栖霞寺

禅宫遥对石城开,上客邀欢载酒来。

霞散千岩成佛土,天开双峡锁香台。

齐梁文物馀残刹,吴楚云山映举杯。

正自登临多感慨,秋声萧瑟若为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太虚亭望金陵亭在摄山绝顶

孤亭高倚暮云秋,平楚苍苍望石头。

紫气微分双阙影,白云中断大江流。

萧森落木来悲气,迢递青山入壮游。

王业千年根本在,燕吴两地对皇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游甘露寺绝顶望金焦二山作示邬汝翼陈从训

北固峰头醉倚阑,两山秋作画图看。

海门对涌青霞阙,江面双浮碧玉盘。

风静帆樯行树杪,天空楼阁出毫端。

不堪作客逢摇落,二妙悲歌和更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