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月色初元夜,花香剪綵春。
而公高阳客,翻作独醒人。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之夜,月色与花香交织的宁静美景,以及诗人自身独特的感受。首句“月色初元夜”点明时间背景,月光如洗,新年的夜晚格外清冷而静谧。次句“花香剪綵春”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气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仿佛能嗅到花朵的芬芳,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接着,“而公高阳客,翻作独醒人。”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典故,高阳是古代楚国贵族的封地,此处借指诗人自己,同时也暗含着对古代高阳客的追忆。诗人自比为“独醒人”,在热闹的春夜中保持清醒,或许是对世俗繁华的一种超脱,也可能是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沉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在立春这个充满希望与新生的时刻,诗人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界的更迭,也反思了自己的存在状态,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
不详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区脱逢归驿,作书凭寄声。
那知梦识路,先入大梁城。
绿水池光冷,青苔砌色寒。
竹幽啼鸟乱,庭暗落花残。
金风瑟瑟袅馀霞,春色依稀认未差。
天为诗人新破例,众芳消尽尚开花。
不向三春斗艳阳,翻从九日傲清霜。
料应久厌繁华境,欲伴东篱晚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