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南溪席上听邬和卿胡琴歌时和卿留袁城将归西昌

空山无云风叶静,酒行高堂烛垂烬。

邬郎起控二弦琴,一曲新声发孤咏。

泠泠滴滴弦初调,欲语乍吞声忽飘。

龙头宛曲转秋玉,马尾振荡回春娇。

萦纡往复腾袅袅,宫换商移破清悄。

綵鸾笑侣出花间,断雁呼群入云杪。

满堂宾客惨不哗,侧耳如到仙人家。

乃知胡中歌敕勒,不独马上传琵琶。

我从往年客燕蓟,羌笛戎歌乱人意。

归来华发映清尊,坐感商音一流涕。

邬郎好手早得名,岂可久滞宜阳城。

太常此去徵绝艺,会奏法曲升天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秋夜南溪席上听邬和卿胡琴歌时和卿留袁城将归西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秋夜宴饮图景。首句“空山无云风叶静”以空旷的山野、无云的天空和微风轻拂落叶的静谧,为胡琴演奏营造了绝佳的背景。"酒行高堂烛垂烬"则暗示了夜已深,烛光摇曳,增添了诗意氛围。

接着,诗人通过“邬郎起控二弦琴”引入了主角邬和卿,他起身弹奏胡琴,新声悠扬,仿佛在孤独中吟唱。“泠泠滴滴弦初调”细致描绘了琴音的起始,接着“欲语乍吞声忽飘”展现了音乐的变幻莫测,如同话语欲言又止,瞬间飘散。

“龙头宛曲转秋玉,马尾振荡回春娇”运用生动的比喻,形容琴音犹如龙吟秋水,马尾轻拂带来春天般的温婉。接下来,“萦纡往复腾袅袅”描绘了旋律的起伏跌宕,而“宫换商移破清悄”则揭示了音乐的层次变化,由清幽转为深沉。

“綵鸾笑侣出花间,断雁呼群入云杪”运用了形象的自然意象,将琴声比作彩鸾欢舞于花丛,断雁哀鸣直入云霄,给人以深远的遐想。听众们沉浸其中,连满堂宾客也“惨不哗”,仿佛进入了仙人的境界。

最后,诗人感慨自己曾客居燕蓟,听到过胡笳羌笛的激昂,如今听到邬郎的胡琴,更觉其技艺非凡。他期待邬和卿能离开平凡的宜阳城,去太常寺展示他的绝艺,甚至可能因此升天。整首诗赞美了胡琴艺术的魅力,也表达了对人才的期待和对音乐的热爱。

收录诗词(2515)

刘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宴富滩郭氏西庭和荅九洲萧徵士并柬履理履祥于渊贤伯仲

升筵月高花影长,我当起舞君行觞。

丈夫志气倾海岳,一笑已觉形俱忘。

雕盘馔香切寒玉,酒波摇红荡人目。

形式: 古风

题山中归隐图为萧与靖赋

高人霞裾青玉筇,径行自挟双青童。

飘然独往不可挽,逸气矫矫如飞鸿。

峰回涧折流淙怒,彷佛崖阴见行路。

云间桃洞如可寻,亦欲从君度桥去。

形式: 古风

镜岩歌为镜方彭及予赋

君不见南山山前一片石,崭然壁立当流泉。

皎如千年青铜镜,挂在万仞高崖巅。

泉流日冲激,烟云相荡摩。

鱼龙过之不敢睨,如有神物严撝呵。

夜深月明从东来,但见五色灿烂寒光开。

扫空婆娑黑云影,照见海上金银台。

我从武姥来,却望嵩华去。

道逢老篯铿,盛说岩中趣。

东风拂涧桃花飞,爱此山水含清辉。

放歌谁和碧玉调,起舞更揽青萝衣。

我怜老仙极清越,颜色如童发如雪。

便从石上引芳尊,夜夜岩前醉明月。

形式: 古风

题秋江待渡图为萧学士赋

小航冲风岸将及,行人下马沙头立。

水阔云深野渡閒,天寒日暮归心急。

人生行役安可休,到江路尽还通舟。

谁能裹足山中老,不识风沙一日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