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何处鸟飞来,一声清晓。报我东君已来了。

青阳歌罢,又是一番春早。冷宫庭户里,才知道。

千里归心,六年愁抱。不觉朱颜镜中老。

故园茅屋,依旧白云深绕。有谁曾占却,西岩好。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翻译

不知从哪里飞来的鸟儿,在清晨报信说春天的使者已经到来。
青阳的歌声刚刚结束,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早晨。在冷清的宫廷中,我才意识到。
思念故乡的心跨越千里,六年的忧愁缠绕心头。不知不觉间,镜中的容颜已显老态。
回忆起故乡那座茅草屋,仍坐落在白云缭绕的山间。又有谁能占据那西岩的美景呢?

注释

清晓:清晨。
东君:古代指春天之神。
青阳:古人称春季为青阳。
冷宫:指宫廷中无人居住或冷落的地方。
朱颜:红润的面色,代指青春和美貌。
故园:故乡,家乡。
西岩:可能指一处具体的山岩,也可能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观。

鉴赏

这首元代张之翰的《感皇恩》描绘了一幅清新的晨曦景象。开篇以问句“何处鸟飞来,一声清晓”引起听者注意,仿佛是远方的鸟儿带来了春的信息。"报我东君已来了",东君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表达出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欣喜之情。

接下来,“青阳歌罢,又是一番春早”,“青阳”即春日,诗人感叹时光流转,春光又至。“冷宫庭户里,才知道”暗示了诗人身处宫廷,感受到春的气息,也透露出淡淡的孤寂与感慨。

“千里归心,六年愁抱”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长久的离愁,以及岁月匆匆带来的容颜老去的无奈。“不觉朱颜镜中老”直接点明了这种时光流逝的感触。

最后,“故园茅屋,依旧白云深绕”,诗人想象家乡的宁静画面,茅屋隐于白云之间,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往事的追忆。“有谁曾占却,西岩好”则以疑问收尾,可能是在询问谁能真正领略并享受那远离尘世的西岩美景,暗含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元代文人对春天、故乡和理想生活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74)

张之翰(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祖至元末自翰林侍讲学士,知松江府事,有古循吏风。时民苦荒,租额以十万计,因力陈其弊,得以蠲除。有《西岩集》

  • 字:周卿
  • 号:西岩老人
  • 籍贯:邯郸
  • 生卒年:1243—1296

相关古诗词

感皇恩.庚寅立春

日日苦思春,春来何处。积雪层冰正无路。

春风吹面,万里故人相遇。隔年离别恨,从头诉。

鬓发清霜,形容枯树。渐觉人生不如故。

唯春最好,底用一年一度。有心当不放,春归去。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摸鱼儿

问谁知此时情绪。匆匆寒食相遇。

东风可是无闲暇,开尽白红千树。春几许。

还又怕、转头风雨留难住。浮生浪苦。

且携酒重寻,去年花下,歌我旧金缕。

尊前友,惟有青山如故。至今面目无妒。

冷光晴色三千丈,斜照夕阳窗户。堪讶处。

被几叶风帆,催上江南路。无人自语。

想五载居京,一朝得郡,却甚也能去。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满江红

眼底交游,十载被、江湖相隔。

尝记得、道庵人静,纵谈朝夕。

纸上云烟随散落,毫端风雨何休息。

甚这回相见便苍颜,都非昔。中年别,真堪惜。

生辰会,谁曾必。看西风摇动,可人词笔。

天上桂华香近也,此杯再要和君吸。

恨抗尘走俗太忙生,无间日。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送刘叔谦御史

满酌离杯,留不住、绣衣行客。

还正是、登车揽辔,慨然时节。

白简才辞乌府去,红尘旋被青山隔。

看弓刀千骑拥秋风,涂阳陌。自不负,心如铁。

著甚语,堪为别。道太柔则废,太刚则折。

任外岂非经济手,得中便是澄清策。

待功成、随诏早归来,从头说。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