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小德有为因有累,至神无用故无功。
须知广大精微处,不在存亡得失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杂诗四首(其三)》。诗中,黄庭坚通过对比"小德有为"与"至神无用",表达了对世间事物的深刻见解。他认为,真正的道德和智慧并非追求表面的作为和功绩,而是存在于无形之中,不拘泥于存亡得失的计较。这种境界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内在的修养和精神层面的提升。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对人生态度的省思,鼓励人们超越世俗的功利,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佛子身归乐国遥,至人神会碧天寥。
劫灰沈尽还生妄,但向平沙看海潮。
扁舟江上未归身,明月清风作四邻。
观化悟来俱是妄,渐疏人事与天亲。
龙眠不似虎头痴,笔妙天机可并时。
苏仙漱墨作苍石,应解种花开此诗。
松寒风雨石骨瘦,法窟寂寥僧定时。
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