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其四十三)

三千馀法论修行,第一烧丹路最亲。

须是坎男端的物,取他离女自然珍。

烹成不死砂中汞,结出长生水里银。

九转九还功若就,定将衰老返长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修行的方法众多,但炼丹之道最为亲近。
必须是阳刚之物(指男性),才能与阴柔之物(指女性)完美结合。
将两者融合,如同在砂中提炼出不朽的汞,或在水中凝结出长生的银。
经过九转九还的修炼,如果成功,就能逆转衰老,恢复青春。

注释

三千馀法:众多的修行方法。
烧丹:炼丹。
路最亲:最为亲近的道路。
坎男:阳刚之物,象征男性。
端的物:真正的东西,指炼丹材料。
离女:阴柔之物,象征女性。
烹成:提炼。
不死砂:象征不朽的物质。
汞:汞,古代炼丹术中的重要元素。
结出:凝结。
长生水:象征长生不老的物质。
银:银,这里可能比喻珍贵的精华。
九转九还:道教术语,指炼丹过程中的反复变化。
功若就:如果修炼成功。
定将:必定会。
衰老返长春:衰老得以逆转,恢复青春。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属于道教内丹修炼之法。全诗深含哲理,以隐喻手法表达修行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

"三千馀法论修行,第一烧丹路最亲。"

此两句点出修炼之道虽多,但以烧丹为最紧要,最贴近于修行之本旨。

"须是坎男端的物,取他离女自然珍。"

这里借用五行之说,指代内心之阳气(即“坎男”)与外界之阴性(即“离女”),须得其真,方能达到修炼之境。

"烹成不死砂中汞,结出长生水里银。"

此两句以炼丹为喻,指通过内心的修炼,达到不死之境(“砂中汞”)和获取长生的智慧(“水里银”)。

"九转九还功若就,定将衰老返长春。"

此两句则表达了修行者通过不断地修炼与回归自然的过程,最终达到消除衰老、重返青春的境界。

吕岩在这首诗中,以深邃的意象和精妙的比喻,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长生不老之道的修炼境界。通过对内丹术语的巧妙运用,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生命真谛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326)

吕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号:纯阳子
  • 籍贯:自称回道

相关古诗词

七言(其四十四)

强居此境绝知音,野景虽多不合吟。

诗句若喧卿相口,姓名还动帝王心。

道袍薜带应慵挂,隐帽皮冠尚懒簪。

除此更无馀个事,一壶村酒一张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七言(其四十五)

华阳山里多芝田,华阳山叟复延年。

青松岩畔攀高干,白云堆里饮飞泉。

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去气绵绵。

三千功满好归去,休与时人说洞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七言(其四十六)

欲种长生不死根,再营阴魄及阳魂。

先教玄母归离户,后遣空王镇坎门。

虎到甲边风浩浩,龙居庚内水温温。

迷途争与轻轻泄,此理须凭达者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七言(其四十七)

闭目存神玉户观,时来火候递相传。

云飞海面龙吞汞,风击岩巅虎伏铅。

一旦炼成身内宝,等闲探得道中玄。

刀圭饵了丹书降,跳出尘笼上九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