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赵福云的《扬州》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红桥二十四"这一具体的地点,引发对唐代诗人杜牧(杜司勋)的怀想,暗示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接着,他感叹明月恒久如斯,然而往日的箫声已不可复闻,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往昔繁华的追忆。
"江船悬夜火"描绘了江面上船只点点灯火,增添了夜晚的温暖与热闹,与"箫声不可闻"形成对比,更显寂寥。"堤树卧春云"则以静态的堤树与飘动的春云相映,展现出春天的轻盈与朦胧之美。
最后,诗人乘舟远行,"一棹平山外",表达了离开喧嚣,寻求宁静的心境,而"杨花似雪纷"则以杨花飘落的形象,渲染出离别时的凄美氛围,寓含着淡淡的离愁别绪。整体上,这首诗以景抒情,展现了扬州夜晚的独特韵味和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