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筝

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

湘波无限泪,蜀魄有馀冤。

轻幰长无道,哀筝不出门。

何由问香炷,翠幕自黄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脖颈挺直如鹤,内心柔弱似猿
湘江波涛中蕴含着无尽泪水,蜀地鸟儿承载着未完的冤屈
轻盈的车帘永远无法遮挡道路,悲伤的筝声不再传出家门
何时能询问香烟燃烧的情况,只有翠绿的帷幕陪伴直到黄昏

注释

延颈:形容脖颈挺直。
全同鹤:完全像鹤一样。
柔肠:形容内心柔软。
素怯:向来胆小。
湘波:湘江的水波。
无限泪:无尽的泪水。
蜀魄:指蜀地的鸟,如杜鹃,常用来象征哀怨。
馀冤:未了的冤屈。
轻幰:轻盈的车帘。
长无道:永远无法遮挡道路。
哀筝:悲伤的筝声。
不出门:不再传出家门。
何由:如何能够。
香炷:香烟燃烧。
翠幕:翠绿色的帷幕。
自黄昏:独自到黄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哀筝》。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哀愁。

“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开篇两句,以鹤和猿为喻,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孤独与忧虑之情。鹤因其高峻的姿态常被用来比喻超凡脱俗之人,而“柔肠素怯”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脆弱和不为人知的哀愁。

“湘波无限泪,蜀魄有馀冤。”这两句借助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无尽悲伤。湘江的波涛如同无尽的眼泪,而蜀地的鬼魂则带着未了的心愿,这些意象都映射出诗人深沉的哀愁。

“轻幔长无道,哀筝不出门。”诗人在轻纱的窗帘之后,心中充满了哀伤,却又找不到出口,更不用说是走出去交流和表达这些情感。这里的“轻幔”和“哀筝”都成为隔绝内外世界的象征。

“何由问香炷,翠幕自黄昏。”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香炉中熏香的质疑,以及那逐渐模糊在黄昏中的翠绿窗帘,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寂寞与孤独。香炷虽香,却也难以驱散心中的哀愁;而外界的光线消逝,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展现了李商隐特有的抒情风格和深邃意境。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城上

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

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复至裴明府所居

伊人卜筑自幽深,桂巷杉篱不可寻。

柱上雕虫对书字,槽中瘦马仰听琴。

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

赊取松醪一斗酒,与君相伴洒烦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幽人

丹灶三年火,苍崖万岁藤。

樵归说逢虎,棋罢正留僧。

星斗同秦分,人烟接汉陵。

东流清渭苦,不尽照衰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幽居冬暮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