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瑶花慢》由清代诗人史承谦所作,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秋日美景。诗中以菊花与枫叶为引子,渲染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图。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七十二峰烟髻”这一比喻,将远处的山峦比作烟雾缭绕的发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神秘。
接着,诗人通过“汀洲如雪”、“荡诗意、白蘋香里”等句子,进一步渲染了水边的静谧与诗意,仿佛置身于一片洁白的雪地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芦苇香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到六桥、秋色迎人,应向酒垆沉醉”一句,不仅描绘了六桥秋色的迷人景色,还暗示了诗人在此美景中沉醉,仿佛在酒垆旁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下半阙中,“惊心寒桂枯荷,便摇落添愁,也饶清致”几句,诗人通过寒桂与枯荷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自然更迭的感慨,但同时也强调了这种清雅之美的独特魅力。
“冷波残照,翻输尔、看足淡妆西子”一句,将眼前的景象与古代美女西施的淡妆相比较,赞美了眼前景致的美丽与优雅,如同西施般令人倾倒。
最后,“溪山信美,笑我亦、梦游曾记”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丝自我调侃的意味,似乎在说:“这美丽的山水,我曾在梦中见过。”
“待明年、挂起春帆,趁二月,挑花水”则预示着诗人期待再次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尤其是春天来临之时,万物复苏,桃花盛开的季节,他将再次乘船游览,感受那份独特的春日风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与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