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侯神歌

楚神铁马金鸣珂,夜动蛟潭生素波。

商风刮水报西帝,庙前古树蟠白蛇。

吴王赤斧斫云阵,画堂列壁丛霜刃。

巫娥传意托悲丝,铎语琅琅理双鬓。

湘烟刷翠湘山斜,东方日出飞神鸦。

青云自有黑龙子,潘妃莫结丁香花。

形式: 古风

翻译

楚地神灵驾驭铁马,马饰金铃声彻夜,唤醒蛟潭深处的素波荡漾。
商风如刀,割破水面,向西方天帝传递讯息,庙前古树盘绕着白蛇显得古老而神秘。
吴王挥舞着赤色大斧,砍向云雾形成的战阵,华丽的厅堂墙上排列着如霜刃般的画卷。
巫娥通过琴弦传达情感,琴音琅琅,梳理着她的双鬓,寄托哀思。
湘江晨雾刷过翠绿的山峦,斜阳映照,东方日出,神鸦振翅飞翔。
青云之上,黑龙子自在翱翔,潘妃切勿编织丁香花的愁绪。

注释

素波:清澈的波纹。
商风:古代指秋风。
西帝:西方的神祇。
蟠白蛇:盘绕的白色蛇形图案。
云阵:云雾形成的战阵象征。
画堂:装饰华丽的厅堂。
悲丝:悲伤的琴弦。
铎语:钟声或铃声。
湘山:湖南的山。
黑龙子:神话中的龙。
潘妃:古代美女,此处可能代指某人。
丁香花:象征愁思或爱情的花卉。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蒋侯神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神话传说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凡俗、与神灵交流的意境。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浓郁的神秘色彩和深邃的想象力。

"楚神铁马金鸣珂,夜动蛟潭生素波。"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夜幕下的神秘画面,"楚神"指的是古代楚国的神灵,而"铁马金鸣珂"则是这位神灵乘坐的雄壮战马,它的嘶鸣声如同金属一般清脆。"夜动蛟潭生素波"则描绘了一种神秘的水域活动,蛟龙在黑暗中苏醒,激起了洁白的浪花。

"商风刮水报西帝,庙前古树蟠白蛇。" 这两句诗继续渲染了超自然的氛围,"商风"可能指的是古代商朝的遗风,而"刮水报西帝"则是说这种风势能够穿越水面,传递信息给远方的神灵。"庙前古树蟠白蛇"则描绘了一种古老庙宇前的景象,古树缠绕着一条洁白的巨蟒,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常见的神话元素。

"吴王赤斧斫云阵,画堂列壁丛霜刃。" 这两句诗中,"吴王赤斧斫云阵"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吴国君主,他手持红色的大刀,能够切割天空中的云雾组成的战阵。而"画堂列壁丛霜刃"则描绘了一种宏伟建筑内部的景象,那里的墙壁上挂满了像霜一样寒冷锋利的兵器。

"巫娥传意托悲丝,铎语琅琅理双鬓。" 这两句诗中的"巫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女巫,她能够通过丝线传递情感和意念,而"铎语琅琅理双鬓"则描绘了一种精致的装饰,可能是一种头饰,其声音清脆悦耳,如同音乐一般。

"湘烟刷翠湘山斜,东方日出飞神鸦。" 这两句诗中,"湘烟刷翠湘山斜"描绘了一种早晨的自然景象,湘江之烟如同绿色的云雾,笼罩着湘山,使得山势看起来有些倾斜。而"东方日出飞神鸦"则是说太阳从东方升起时,一群神秘的鸟儿随之飞翔。

"青云自有黑龙子,潘妃莫结丁香花。" 最后两句诗中,"青云自有黑龙子"可能是在说天空之中自有一种神秘的存在,如同黑龙之子。而"潘妃莫结丁香花"则是对古代传说的引用或变体,可能在暗示某种禁忌或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精美的辞藻,构建了一片超自然的世界,其中充满了神灵、怪兽以及历史遗迹等元素,是一篇典型的唐代神话诗歌。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谢公墅歌

朱雀航南绕香陌,谢郎东墅连春碧。

鸠眠高柳日方融,绮榭飘飖紫庭客。

文楸方罫花参差,心阵未成星满池。

四座无喧梧竹静,金蝉玉柄俱持颐。

对局含情见千里,都城已得长蛇尾。

江南王气系疏襟,未许苻坚过淮水。

形式: 古风

遐水谣

天兵九月渡遐水,马踏沙鸣惊雁起。

杀气空高万里情,塞寒如箭伤眸子。

狼烟堡上霜漫漫,枯叶号风天地乾。

犀带鼠裘无暖色,清光炯冷黄金鞍。

虏尘如雾昏亭障,陇首年年汉飞将。

麟阁无名期未归,楼中思妇徒相望。

形式: 古风

塞寒行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

一点黄尘起雁喧,白龙堆下千蹄马。

河源怒浊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晚出榆关逐征北,惊沙飞迸冲貂袍。

心许凌烟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

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形式: 古风

照影曲

景阳妆罢琼窗暖,欲照澄明香步懒。

桥上衣多抱彩云,金鳞不动春塘满。

黄印额山轻为尘,翠鳞红稚俱含嚬。

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