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水谣

天兵九月渡遐水,马踏沙鸣惊雁起。

杀气空高万里情,塞寒如箭伤眸子。

狼烟堡上霜漫漫,枯叶号风天地乾。

犀带鼠裘无暖色,清光炯冷黄金鞍。

虏尘如雾昏亭障,陇首年年汉飞将。

麟阁无名期未归,楼中思妇徒相望。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兵在九月渡过遥远的河流,马蹄踏过沙地,惊起飞翔的大雁。
杀气弥漫高空万里,边塞的寒冷像利箭刺痛眼睛。
烽火台上的霜雪覆盖,枯叶在风中呼啸,天地间一片荒凉。
身穿犀皮带,裹着鼠皮衣,却感受不到丝毫温暖,只有那冰冷的黄金鞍反射着清冷的光芒。
敌人的尘土像雾一样笼罩战场,亭障模糊,每年都有汉家的将领在陇首奋战。
功勋榜上没有他们的名字,他们尚未归来,闺楼中的女子只能空自眺望。

注释

遐水:遥远的河流。
马踏沙鸣:马蹄踏过沙地发出声响。
塞寒:边塞的寒冷。
眸子:眼睛。
狼烟堡:烽火台。
乾:形容荒凉、干燥。
犀带:犀牛皮制成的腰带,象征贵重。
鼠裘:鼠皮制成的衣服,保暖性差。
陇首:边关高地。
麟阁:古代功臣画像的地方。
思妇:指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图景,充满了强烈的悲壮和苍凉。开篇“天兵九月渡遐水”即设定了战事发生在遥远的边疆之上,时间则是深秋九月,这个季节常常象征着肃杀与萧瑟。紧接着,“马踏沙鸣惊雁起”展现了战争的突然和猛烈,战马践踏沙地的声音惊起了栖息在边塞的雁群,增添了一份荒凉之感。

“杀气空高万里情”一句则将战争带来的死亡与哀伤推向了极致,杀气如同实体般悬浮于空中,延绵至万里之外,无边无际。接着,“塞寒如箭伤眸子”更是直接描写了边塞的严寒,如同利箭一般射入眼帘,让人不禁生疼。

“狼烟堡上霜漫漫,枯叶号风天地乾”则进一步渲染了战后的荒凉景象。狼烟堡是古代战争中用于报警的信号之一,这里却被厚重的霜冻覆盖,而枯叶在干燥的风中发出哀鸣,整个世界显得异常干涸。

接下来的“犀带鼠裘无暖色,清光炯冷黄金鞍”则从细节描绘了战士们的艰苦生活。犀牛皮做成的护胸与鼠皮裘都无法抵御严寒,而黄金所铸成的马鞍在清冷的阳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光芒,显示出战争中的豪华与冷酷并存。

“虏尘如雾昏亭障,陇首年年汉飞将”则描绘了战场上的烟尘迷漫,如同晨雾一般遮蔽了视线,而“陇首年年汉飞将”则提醒着读者,这里是古代汉朝与匈奴交战的地方,每年的边塞之战都有勇猛的将领在此驰骋沙场。

最后,“麟阁无名期未归,楼中思妇徒相望”转向了对家人的思念。麟阁或许是某个地方的名称,但这里被用来象征遥远而又不为人知的地方。而“楼中思妇徒相望”则表达了战争中的孤独与无奈,思妇站在高楼之上,只能徒然向远方眺望,期盼着丈夫或是爱人的早日归来。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争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战士生活艰辛和家人思念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孤独的深切感受。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塞寒行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

一点黄尘起雁喧,白龙堆下千蹄马。

河源怒浊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晚出榆关逐征北,惊沙飞迸冲貂袍。

心许凌烟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

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形式: 古风

照影曲

景阳妆罢琼窗暖,欲照澄明香步懒。

桥上衣多抱彩云,金鳞不动春塘满。

黄印额山轻为尘,翠鳞红稚俱含嚬。

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形式: 古风

碌碌古词

左亦不碌碌,右亦不碌碌。

野草自根肥,羸牛生健犊。

融蜡作杏蒂,男儿不恋家。

春风破红意,女颊如桃花。

忠言未见信,巧语翻咨嗟。

一鞘无两刃,徒劳油壁车。

形式: 古风

罩鱼歌

朝罩罩城南,暮罩罩城西。

两浆鸣幽幽,莲子相高低。

持罩入深水,金鳞大如手。

鱼尾迸圆波,千珠落湘藕。

风飔飔,雨离离,菱尖茭刺鸂鶒飞。

水连网眼白如影,淅沥篷声寒点微。

楚岸有花花盖屋,金塘柳色前溪曲。

悠溶杳若去无穷,五色澄潭鸭头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