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冯涪州见寄

寄语巴中客,频频镊鬓霜。

峡云春梦远,江月夜珍藏。

才刃应多暇,词锋恨太刚。

僧邻雨花地,何日再升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致意巴中的友人,你的鬓边已添了许多白发。
峡江上的云彩如同春梦般遥远,夜晚的江月默默珍藏这份思念。
你的才华应该有很多空闲时光,但遗憾的是文笔过于犀利。
你住在雨花台附近的僧舍,何时能再次聚首畅谈?

注释

巴中客:指在巴中(地名)的朋友。
镊鬓霜:镊子拔白发,比喻岁月流逝,年华老去。
峡云:长江峡谷上的云彩。
江月:夜晚的江面映照的月亮。
才刃:才华如刀刃。
词锋:诗文的锐利之处。
僧邻:僧人邻居。
雨花地:指有佛教文化的地方,雨花台是南京一处著名佛教圣地。
升堂:原指官府升堂审案,此处指聚会或交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名为《次韵冯涪州见寄》。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文学创作上的自我要求。

"寄语巴中客,频频镊鬓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在巴中朋友的情谊和牵挂,"镊鬓霜"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岁月的流逝与头发渐渐斑白。

"峡云春梦远,江月夜珍藏。"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和内心世界的隐喻。"峡云"和"江月"都是中国山水画中的常见意象,而"春梦"与"夜珍藏"则显露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珍视。

"才刃应多暇,词锋恨太刚。" 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我剖析,表达了希望有更多时间来磨练笔墨,使之更加柔和细腻,而不是过于锐利。

"僧邻雨花地,何日再升堂。" 最后两句则是在设想与友人重聚的情景,"僧邻"暗示了一种宁静的生活环境,而"何日再升堂"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沉意境。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李判官见赠

须髯残雪兀陈编,炀者何由更避烟。

荣宦君方收晚岁,论交我亦得忘年。

佐州相与营杯水,有路从今出瓮天。

一日尚能千里驾,此间老骥不须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谊夫九日忆去岁共游东林

菜饱无期岁已侵,高谈何处著幽深。

二年旅寄不堪说,九日盟寒那复寻。

此地有时容醉玉,寒花无数吐秋金。

与君成是无诗句,闻道西山似竹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贾文学见赠

方舟不似逆风船,船上烧香稳坐禅。

五鼓紞如随鸟动,一春老矣学蚕眠。

黄梅半熟雨不止,白发也应天见怜。

赖有比邻贾诗老,醉中相对耸诗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喜雨

云色垂轩泼墨深,夜闻萧瑟振枯林。

自怜一榻清凉意,想见千畦餍饫心。

共道苏天私此泽,后来商旱更谁霖。

公归还记田田叶,坐看荷珠自劝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