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为定水寺的复见心长老所作,以"天香室"为题,表达了对长老的敬仰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首句"双峰桂树今无似",以桂树象征高洁,暗示长老的品德如同桂树般出众。次句"说道璘公有后身",将长老比作璘公的转世,表达了对其修行成就的赞誉。
"金粟如来能作主",进一步赞美长老的智慧和佛性,如来佛祖般的智慧能主宰内心世界。"碧山学士愿为邻",则表达出诗人希望能与长老这样的高僧为伍,共同追求精神境界。
"天香入饷清可食,秋露染花黄未匀",描绘了定水寺环境的清幽,天香如美食,秋露润花,意境优美。最后两句"何惜一题方丈室,与师同是豫章人",诗人表示不吝惜为长老的居所题字,因为彼此都是豫章之地的人,情感上更亲近,也表达了对长老的敬重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赞美了长老的德行和智慧,又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精神追求,是一首富有禅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