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园杂咏(其一)寻幽

偶来非久住,所得乃无穷。

树浅频移鹤,天高任转蓬。

自誇双足健,不觉一瓢空。

又复寻幽去,春光处处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短暂造访一处园林后,内心所获得的无限感悟与自由之感。首句“偶来非久住”,透露出诗人并非特意来访,而是偶然间造访,且停留时间不长,却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体验与启示。接着,“所得乃无穷”一句,表达了在这短暂的停留中,诗人获得了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财富,这种收获是无限的、深远的。

“树浅频移鹤,天高任转蓬。”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鹤”和“蓬”为载体,形象地描绘了在自然界的自由与自在。鹤在浅树间频繁移动,象征着生命的灵动与自由;而蓬草随风飘转于广阔的天空之下,则展现了个体在大自然中的渺小与随遇而安的心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物,更蕴含了对自由与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

“自誇双足健,不觉一瓢空。”诗人自豪于自己的身体健壮,能够自由行走,探索世界,同时也不忘提醒自己,即使在旅途中,也应保持内心的充实与满足,不必过于执着于物质的拥有。这里的“一瓢空”可能是指行囊中的简单生活用品,强调了精神世界的富足远胜于物质的匮乏。

最后,“又复寻幽去,春光处处同。”诗人表示将再次踏上寻找幽静之地的旅程,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和谐。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通过这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精神富足以及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借园杂咏(其二)访旧

白社曾游处,朱门今几重。

云峰仍故态,水镜变衰容。

地主闻虚席,山人许寄踪。

鹿门知可托,垂老愿相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借园杂咏(其三)卜筑

小补成新筑,能閒拟乐邦。

墙低山入榻,池浅月摇窗。

开径惭非诩,居亭恰是庞。

了无鹰兔见,随意守枯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借园杂咏(其四)安居

九夏安居近,閒房得便宜。

本来无破漏,何用更修治。

雨细泉先入,风轻暑不知。

叮咛语僮仆,从此息驱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借园杂咏(其五)闭门

举世为形役,吾生愿息机。

相逢无半语,惟劝掩重扉。

同病怜孤鹤,将閒博一饥。

绳枢牢缚定,遑问是邪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