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张公洞二首(其一)

阮籍怀广途,卢敖历四极。

尚惭壤虫隘,或哭周道阨。

伊余抱末衷,乃溯二子迹。

北游费岁年,东归眷幽赜。

岂不念穷路,黄鹄有羽翮。

阳羡山水区,西奠洞庭侧。

岩扉靡杂卉,菌芝类盈尺。

昔有摄生者,于此炼金液。

空筌夙所慕,灵洞杳莫测。

寒泉滴不散,千岁成璆碧。

中有科斗书,漫灭不可识。

朅来事冥探,宛若藐姑射。

岂伊耳目娱,但恐霜露迫。

缅思缟凤吹,傥值紫髯客。

修观竟十二,累果及八百。

深功谅难期,所志未忍息。

永服先圣训,至诚裂金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的《游张公洞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游历张公洞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仙道生活的向往。

首句“阮籍怀广途,卢敖历四极”,借用了阮籍和卢敖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探索精神。接着,“尚惭壤虫隘,或哭周道阨”两句,通过对比壤虫的狭小世界和周道的困境,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局限性的反思和对自由探索的渴望。

“伊余抱末衷,乃溯二子迹”表明诗人决心追随阮籍和卢敖的脚步,探索未知的世界。“北游费岁年,东归眷幽赜”描述了诗人长时间的北行和最终返回幽深之地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

“岂不念穷路,黄鹄有羽翮”一句,以黄鹄比喻诗人虽面临困难,但仍有飞翔的勇气和希望。“阳羡山水区,西奠洞庭侧”则具体描绘了诗人所游之地的壮丽景色,阳羡的山水与洞庭湖的壮阔相映成趣。

“岩扉靡杂卉,菌芝类盈尺”描绘了洞府内外的清幽景象,岩洞之门没有杂草,菌类和灵芝生长茂盛。“昔有摄生者,于此炼金液”提到古代有人在此修炼长生不老之术,增添了神秘色彩。“空筌夙所慕,灵洞杳莫测”表达了诗人对洞府深处的无限遐想和好奇。

“寒泉滴不散,千岁成璆碧”描绘了洞中寒泉的清澈与永恒之美。“中有科斗书,漫灭不可识”暗示洞府内可能藏有古老的知识或秘密,但已难以辨认。“朅来事冥探,宛若藐姑射”表达了诗人深入洞府进行神秘探索的决心,仿佛来到了仙人居住的地方。

“岂伊耳目娱,但恐霜露迫”表达了诗人虽然追求感官的愉悦,但更担心时间的流逝。“缅思缟凤吹,傥值紫髯客”想象着在洞府中能遇到仙人,听到他们的教诲。“修观竟十二,累果及八百”描述了诗人修行的成果,不仅延长了寿命,还获得了智慧和力量。“深功谅难期,所志未忍息”表达了诗人对修行之路的艰难认识,但对追求真理的热情永不熄灭。“永服先圣训,至诚裂金石”最后强调了诗人对古代圣贤教诲的尊崇和对至诚精神的追求,认为这种真诚能够穿透金石,达到心灵的最高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仙道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真理和永恒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064)

郑善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 字:继之
  • 号:少谷
  • 籍贯:福建闽县
  • 生卒年:1485—1523

相关古诗词

游张公洞二首(其二)

乘槎阳羡湖,延览铜官山。

山气何氤氲,飞崖郁而盘。

西南有乳窟,窈窕青云关。

倏忽启灵秘,传闻赤符间。

七日混沌死,鬼凿永不刊。

神窍通十洲,清浅呈琅玕。

玄阴伏其下,六月冰雪寒。

仙鼠与石燕,倒挂风雷坛。

仙人度羽去,尚留九成丹。

爰有好事者,里粮澹忘还。

冥搜了无得,怅然回波澜。

余亦采芝徒,九载勤登攀。

九载在旦夕,皓发凌朱颜。

尚子既毕娶,坡翁复营田。

至人贵遗形,细故恶足牵。

形式: 古风

与原侍御郑地曹游虎丘

祝融气已深,行云丽晴晖。

霜台早见招,骢马来騑騑。

升高目不极,望远神欲飞。

南风起木末,吹我芰荷衣。

把酒白莲池,长谈暮忘归。

白日无却顾,浮云纷是非。

麟凤在羁靮,心事殊多违。

何当晤生公,参破区中机。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汎舟五曲谒武夷精舍

朝汎碧浪溪,夕宿隐屏下。

洄湍激九折,淜洑以东注。

丹厓写灵奇,怪者莫可悟。

岂伊神理秘,谅有鬼物护。

仙术非荒唐,宣圣有矩步。

㴑流无穷门,直以夫子故。

依违尚友心,謇謇恐迟暮。

终当据昭旷,眷此结桂树。

形式: 古风

龙溪

志士乐岩栖,岩前幽鸟啼。

长风吹瀑布,飞过白龙溪。

抵道桃花发,花源处处迷。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