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来韵

年老逢春无用惊,对花弄笔眼犹明。

不嫌贫舍旧来燕,唤起醉眠何处莺。

一仆相随幅巾出,群童聚看小车行。

人间万事都损去,莫遣胸中气不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年纪大了遇到春天不必惊讶,对着花朵写字眼神依然明亮。
不嫌弃贫寒的老屋仍有旧时燕子,唤醒沉睡的我哪处莺啼声声。
跟随一仆人打着头巾出门,一群孩童聚拢来看我乘坐的小车前行。
世间万物都在消逝,但心中切勿有不平之气留存。

注释

年老:指年纪大。
逢春:遇到春天。
无用惊:不必惊讶。
对花:对着花朵。
弄笔:写字。
眼犹明:眼神依然明亮。
贫舍:贫寒的老屋。
旧来燕:旧时燕子。
醉眠:沉睡。
何处莺:哪处的莺啼。
一仆:一个仆人。
幅巾:头巾。
群童:一群孩童。
小车:小车。
行:前行。
人间万事:世间万物。
损去:消逝。
莫遣:不要让。
胸中:心中。
气不平:不平之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之人在春天的生活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待老龄生活态度的从容与豁达。开篇“年老逢春无用惊”表明诗人对于春天的到来已经不再感到惊讶,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紧接着“对花弄笔眼犹明”则展示了诗人尽管年迈,但仍保持着对书画艺术的热爱与敏锐。

中间两句“不嫌贫舍旧来燕,唤起醉眠何处莺”透露出诗人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他并不嫌弃这份简朴。甚至在睡梦中被唤醒时,也能从容应对,寻找那唤醒他的燕子。

最后四句“一仆相随幅巾出,群童聚看小车行。人间万事都损去,莫遣胸中气不平”则描绘了诗人外出的情景,他身边跟着一个仆人,穿戴整洁,引得周围孩童们的好奇观看。诗尾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哲学思考:面对人生种种损失和挫折,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让胸中的不满与烦躁占据主导。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位老者在春天里如何以豁达的心态去享受生活,面对生活的种种无常保持着从容自若的姿态。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又和留题定襄驿

按节羊肠阪,褰帷并塞州。

仁风熙爱日,清德凛高秋。

甘泽随征盖,华星近戍楼。

佗年叱驭事,直笔寄歆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又和雪霁

南宫来几时,挟纩易春衣。

意谓花将晚,何言雪尚飞。

夜声通旅枕,晓色弄晴晖。

继日劳王事,离离雁已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又寄献

承明共直庐,瞬息八年馀。

幸托屏星驾,前迎使者车。

迹虽殊贵贱,心不置亲疏。

青眼披情素,犹如相见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上巳日与太学诸同舍饮王都尉园

冠盖郁相依,名园花未稀。

游丝萦复展,狂絮堕还飞。

积弩遗风陋,兰亭旧俗微。

何如咏沂水,春服舞雩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