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引(其二)

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物情人意,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

醉拥征骖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况绣帏人静,更山馆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

形式: 词牌: 临江仙引

翻译

我在华州,但现在要离开了。停下车驾,匆促地参加送别的筵席。只见河岸边带露珠的花朵似乎正在悲哀的哭泣,对面长堤上茂密的柳林也仿佛被忧愁笼罩。面对此景,触目伤怀,那物的情状、人的情绪无处不凄凉悲伤。
醉意蒙蒙中仍持握缰绳骑马伫立,饱含离情眼泪的双眼,彼此相看,不忍离去。更何况这一离别,将是彩绣帏帐中人孤寂,山中馆驿春夜寒。今宵将怎样面对这漫漫长夜,一下子分居两处,独自而眠。

注释

上国:泛指京都以西地区,此处指华州。
去客:指离开陕西的人。
飞盖:车盖。
车行时盖衣因风而飞动,故称。
此处代指车驾。
促离筵:匆促的离别筵席。
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岸花啼露:岸边的花上还带着朝露。
啼:啼哭。
烟:薄薄的雾气。
触目:目光所及。
征骖:驾车远行的马。
绣帏:指闺阁。
山馆:山野驿馆。
怎:怎奈。
向:语助词。
漏永:指夜长。
漏,滴漏,是古代的计时器。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以长安古道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词人的离愁别绪。"上国去客"点明了人物身份,"停飞盖、促离筵"刻画了分别的瞬间,气氛沉重。"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添了离别的伤感。"物情人意"四字,概括了周围环境和人心境的凄凉。

"醉拥征骖犹伫立"写词人借酒浇愁,但仍无法抑制离别的痛苦,"盈盈泪眼相看"更是直接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绣帏人静,更山馆春寒"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寒冷,暗示了词人与爱人分隔两地的寂寥。最后,"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未来长夜难眠的深深忧虑,将离别的哀愁推向高潮。

总的来说,柳永的《临江仙引(其二)》以深情的笔触,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离别之苦,是一首典型的婉约派词作,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18)

柳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 字:景庄
  • 籍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
  • 生卒年:约987年—约1053年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引(其三)

画舸、荡桨,随浪前、隔岸虹。□荷占断秋容。

疑水仙游泳,向别浦相逢。

鲛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转娇慵。

罗袜凌波成旧恨,有谁更赋惊鸿。

想媚魂杳信,算密锁瑶宫。

游人漫劳倦□,奈何不逐东风。

形式: 词牌: 临江仙引

宣清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

背银釭、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

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

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

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

更相将、凤帏鸳寝。

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甚时重恁。

形式: 词牌: 宣清

思归乐

天幕清和堪宴聚。想得尽、高阳俦侣。

皓齿善歌长袖舞。渐引入、醉乡深处。

晚岁光阴能几许。这巧宦、不须多取。

共君把酒听杜宇。解再三、劝人归去。

形式: 词牌: 思归乐

昼夜乐(其二)

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

层波细剪明眸,腻玉圆搓素颈。爱把歌喉当筵逞。

遏天边,乱云愁凝。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

洞房饮散帘帏静。拥香衾、欢心称。

金炉麝袅青烟,凤帐烛摇红影。无限狂心乘酒兴。

这欢娱、渐入嘉景。犹自怨邻鸡,道秋宵不永。

形式: 词牌: 昼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