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词表达了对苏轼(即苏子瞻)的深切缅怀与高度赞扬。徐积作为宋代诗人,通过此作展现了对苏轼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的敬仰之情。
“起起公终矣”,开篇便以“起起”形容苏轼一生的起伏与成就,而后“公终矣”则点明了对这位伟大人物的逝世表示哀悼。“斯文将奈何”,紧接着提出疑问,表达出对苏轼身后文脉传承的担忧,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新书传异域,旧隐寄东坡。”这两句描述了苏轼作品的影响超越国界,不仅在国内流传,也远播海外;同时,苏轼的隐逸生活与东坡居士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后人追忆的对象。
“直道谋身少,孤忠为国多。”这里赞美了苏轼一生中更多地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即使在个人发展上有所牺牲,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令人钦佩。
“死生公论在,高义山峨峨。”最后两句总结了苏轼的一生,认为他的生死与功过是非自有公论,而他所展现的高风亮节如同巍峨高山,永远值得后世仰望与学习。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对苏轼一生事迹的回顾与评价,表达了对这位杰出文人的崇高敬意和深刻怀念,同时也传递了对文化传承与高尚人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