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君王取天下,有人将甲兵。
君王得天下,有人相升平。
我欲介其间,区区安取成。
莫若归养高,高卧嵓之扃。
直使万乘意,慕仰非鸿冥。
身虽隐渔钓,心岂忘朝廷。
常虑天下定,君王志骄盈。
群臣习见闻,力谏不尔听。
不有不臣者,不足回其清。
商山四老人,用是定西京。
潜希绝世躅,万一助皇明。
年当建武日,上下咸清宁。
所怀忆不陈,终焉为客星。
如何逸民传,乃有狂奴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可几的《钓台》。从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政治理想与现实困境的诗作,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
开篇“君王取天下,有人将甲兵”两句,描绘了一位君主凭借武力统一天下的场景,其中“有人”指的是辅佐之臣,他们运用军事力量为君主平定四方。紧接着,“君王得天下,有人相升平”进一步强调了这样的过程中,君主与其辅佐之间的合作与和谐。
然而,诗人的个人情感在“区区安取成”一句中逐渐显露,表达了一种希望介入其中却又感到局促不安的情绪。接着,“莫若归养高,高卧嵓之扃”则转而向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把自己比喻为隐居的高士,以此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诗人通过“直使万乘意,慕仰非鸿冥”表达了对权力与名利的淡泊,不愿追求过于遥远而无法企及的目标。然而,“身虽隐渔钓,心岂忘朝廷”一句,却又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朝政的关怀和牵挂。
“常虑天下定,君王志骄盈”显示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他害怕君主因为权力而变得骄傲自满。紧接着,“群臣习见闻,力谏不尔听”则批评了那些只会阿谀奉承、不敢直言真相的臣子。
“不有不臣者,不足回其清”一句强调了只有真正忠诚于君主并敢于直谏的臣子,才能使朝政清明。最后,“商山四老人,用是定西京”提及了古代四位隐士辅佐皇帝的典故,而“潜希绝世躅,万一助皇明”则表达了诗人对能够像古人那样辅佐君主、匡正时弊的一种愿望。
“年当建武日,上下咸清宁”是对历史上某个和平年代的怀念,而“所怀忆不陈,终焉为客星”则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命运的无奈,虽然有许多情感和记忆,但最终都只能藏之于心,不得而言。
最后,“如何逸民传,乃有狂奴名”一句,则是对那些能够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生活的人的一种赞美,而“狂奴”则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这是一种自嘲,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深刻感受。
不详
横石架广门,天风自来去。
夜半闻洞箫,知是神游处。
圣朝更化广蒐贤,丹陛遥瞻穆穆天。
历数万年垂统正,精微一理得心传。
输忠敢罄刘蕡胆,擢第应同李合肩。
四海尚期王德洽,小臣稽首颂周篇。
条风著野方蚕月,高树移阴又麦秋。
若得西湖处士疑,如何颜色到鹅儿。
清香全与江梅似,只欠横斜照水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