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三)

龙归攀不得,髯在侍臣边。

彻奠新阡起,登山吉从全。

关河佳气散,夷夏哭声连。

寂寞玄宫闭,朝昏千万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龙的归宿无法攀登,胡须却留在了臣子身边。
祭祀新坟仪式开始,登高祈福希望圆满。
边关河山的吉祥气息消散,各族人民哀哭声相连。
幽深的宫殿空寂无声,日夜守候千万年。

注释

龙归:比喻帝王或重要人物的逝去。
攀不得:无法触及或接近。
髯:胡须。
侍臣:宫廷中的官员。
彻奠:完整的祭奠仪式。
新阡:新建的墓地。
起:开始。
登山:登高祭祀。
吉从全:吉祥之事得以圆满。
关河:边关河流,代指国家领土。
佳气:吉祥之气。
散:消失。
夷夏:华夏民族与外族。
哭声连:哭泣声不断。
寂寞:寂静、空旷。
玄宫:黑色的宫殿,常指陵墓。
闭:关闭。
朝昏:早晚,指时间的流逝。
千万年:极言时间之长。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名为《文宗皇帝挽词三首》之三。诗中的意境和用语都极富有古典美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悲凉的历史感。

"龙归攀不得,髯在侍臣边。" 这两句通过对龙的比喻,表达了君主与朝臣之间无法相守的无奈情怀。"龙" 在这里象征着皇帝,而"髯" 则是古人称颂官员的一种尊敬词汇,这里暗示了朝政的动荡和君臣关系的疏离。

"彻奠新阡起,登山吉从全。"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祭祀活动的情景,其中"彻奠" 是指古代的一种祭礼,而"新阡" 则可能暗示着新的祭坛或新的纪念场所被建立起来。"登山" 和 "吉从全" 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活动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关河佳气散,夷夏哭声连。"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了一种边疆战事带来的悲凉氛围。"关河" 指的是边疆地区,而"佳气" 则可能指的是战争胜利后的庆祝气氛,但这种喜悦却被"夷夏哭声连" 所打破,这里的"夷夏" 通常指的是中原以外的民族或地区,他们的哭声则象征着战争带来的悲痛和损失。

"寂寞玄宫闭,朝昏千万年。"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对历史长河中的沉浮和沧桑变迁的感慨。"寂寞" 表达了一种孤独与冷清,而"玄宫" 则可能象征着皇权或是古代的宗庙等重要场所,这里的"闭" 字则暗示了权力的衰落和历史遗迹的封闭。而"朝昏千万年" 则是一种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深深感慨的表达,"朝昏" 通常指的是早晨到晚上,即一天的过程,但这里则被用来形容漫长的岁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边疆战事以及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冬夜书事寄两省阁老

天寒渐觉雁声疏,新月微微玉漏初。

海峤只宜今日去,故乡已过十年馀。

发稀岂易胜玄冕,眼暗应难写谏书。

阁下群公尽高思,谁能携酒访贫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会将作崔监东园

墙北走红尘,墙东接白云。

山光衣上见,药气酒中闻。

此会诚堪惜,穷秋日又曛。

人间唯有醉,醉后复何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军城夜会

军城夜禁乐,饮酒每题诗。

坐稳吟难尽,寒多醉较迟。

远钟惊漏压,微月被灯欺。

此会诚堪惜,天明是别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同卫尉崔少卿九月六日饮

酒熟菊还芳,花飘盏亦香。

与君先一醉,举世待重阳。

风色初晴利,虫声向晚长。

此时如不饮,心事亦应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