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投定远笔,乘博望槎,七万里持节归来,依然皓首穷经客;
读史迁书,讲濂溪学,十余载闭门高卧,不改精忠报国心。
此挽联以郭嵩焘为对象,展现了其卓越的功绩与高尚的品格。上联“投定远笔,乘博望槎,七万里持节归来”,描绘了郭嵩焘远赴海外,肩负重任,历经万里艰辛,最终满载而归的壮丽景象。其中,“定远”和“博望”分别借指班超和张骞,暗喻郭嵩焘的外交使命与开拓精神。“皓首穷经客”则赞颂了郭嵩焘虽年事已高,但仍毕生致力于学问研究,矢志不渝。
下联“读史迁书,讲濂溪学,十余载闭门高卧”,则揭示了郭嵩焘深研历史,遵循周敦颐(濂溪先生)的哲学思想,潜心学术十余年的刻苦与专注。通过“精忠报国心”这一表述,进一步强调了郭嵩焘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精神,即使在闭门读书的岁月里,这份赤子之心也未曾改变。
整体而言,此挽联不仅高度赞扬了郭嵩焘的外交成就、学术贡献和爱国情怀,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比喻,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为深刻。
不详
九载驻狼?喜南越犹存,早有奇勋方陆贾;
八埏通象译,正西戎多故,那堪中夏失张骞。
风景满清听;群山霭遐瞩。
晴空顿觉纷华隔;山色常疑烟雨多。
剩一片瓦砾场空,不闻虚堂梵呗,落日钟声,初地怕重经,凭他亿万化身,难逃劫火;
笑千载英雄梦短,惟余郭外山光,水边秋色,良辰休放过,好与二三旧雨,闲话松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