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其七)

伊昔为句漏,其心在丹砂。

丹成遽仙去,不且判莺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翻译

从前他曾在句漏这个地方修炼
他的心志专注在炼制丹药

注释

伊昔:从前。
句漏:古代地名,传说中的仙人修炼之地。
其心:他的心志。
丹砂:炼丹时使用的矿物,这里指修炼丹药。
遽:突然。
仙去:成仙离去。
不且:岂非,难道不。
判:分辨,这里指沉迷于。
莺花:莺歌燕舞和花草,代指世俗的欢乐。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白玉蟾所作,名为《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其七)》。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情谊和对道法修炼成仙的向往。

"伊昔为句漏,其心在丹砂。"

这一句表明诗人朋友的心思曾专注于炼制灵丹,追求长生不老之道。"伊昔"即是从前,"句漏"指的是时间流逝,而"其心在丹砂"则说明朋友的心思一直放在修炼仙丹上。

"丹成遽仙去,不且判莺花。"

这句话描绘了一旦仙丹炼制成功,朋友便即刻升成仙人离去的场景。而"不且判莺花"则意味着连那轻拂过水面的莺花也不需要再去评判或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修炼成仙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超脱尘世、达到精神境界的羡慕和祝福,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道法修炼的一种向往与理解。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其一)

大隐在朝市,仙人好楼居。

方平今白发,未许见麻姑。

形式: 五言绝句

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其二)

身如云样轻,心似月兮皎。

何物堪赠君,一颗安期枣。

形式: 五言绝句

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其十)

青山犹古人,碧草亦大雅。

幽鸟话升平,陈抟何为者。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马]韵

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其六)

酒专风月权,诗欠江山债。

恐是试长房,尘劳君少耐。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