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朱孟辩层峦图

叠嶂何崔嵬,远近皆可数。

不学王宰迟,弃墨如弃土。

林藏风雨黑,石戴冰雪古。

初疑造化钟,已觉精灵聚。

遥思两山下,流泉细通圃。

茅屋今何如,人去苔生户。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鉴赏

此幅《层峦图》描绘了群山起伏,峰峦叠嶂的壮丽景象。画中群山巍峨,远近皆可数,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阔。诗人以“叠嶂何崔嵬”开篇,直接点出山势之高峻,引人入胜。

接着,“不学王宰迟,弃墨如弃土”,诗人以对比手法,赞扬了朱孟辩在绘画上的独特之处,不拘泥于传统,敢于创新,如同对待废弃的墨迹一样,毫不留恋。这种精神体现了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大胆突破。

“林藏风雨黑,石戴冰雪古”,描绘了山林间风雨交加、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岩石上覆盖着古老的冰雪,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赋予了画面以历史的厚重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与时间的流逝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氛围。

“初疑造化钟,已觉精灵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作的深刻感受。他仿佛在画中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其中蕴含的生命力与灵性。这种感觉超越了视觉的直观体验,触及到了心灵深处,让人不禁对自然之美产生敬畏之情。

最后,“遥思两山下,流泉细通圃。茅屋今何如,人去苔生户”,诗人由眼前的山水联想到山下的田园生活,想象着那里的潺潺流水和简朴的茅屋。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去楼空,只留下岁月的痕迹。这一段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层峦图》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比、联想等修辞手法,诗人成功地将画面的视觉美感与内心的深层情感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盛孔赴淄川丞二首(其一)

天寒北风利,有客赴临淄。

临淄古大国,山川何逶迤。

小白相夷吾,尊周攘四夷。

田单守即墨,一日走燕师。

二子不复见,名今千载垂。

为我吊精魄,伯功未可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盛孔赴淄川丞二首(其二)

魏有径寸珠,守境无檀子。

照车十二乘,何如照千里。

世乏威王贤,孰知天下士。

所以饭牛儿,商歌中夜起。

徒求南海产,半触蛟龙死。

异才何代无,纠纷今可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题上虞柳机仲朝晖轩

日车上搏桑,曈曈鸡子黄。

遥夜忽复旦,仰瞻有启明。

征夫起当发,宿鸟号且翔。

城郭互参差,曲户通天光。

空照堂中人,岂销发上霜。

竹枝自垂荫,萱草亦扬芳。

此心谅已短,此恩一何长。

欲报固无极,念之安可忘。

形式: 古风

雨中漫兴

端居少宾客,鸟迹偏阶除。

夏雨后兼旬,众木青扶疏。

金石何必陈,此乐当何如。

永怀漆园吏,相去千载馀。

万物虽一体,忽若胡越殊。

人苟不知我,我岂能知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