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正月西村筑室成

经始逼岁除,春肇室云考。

结构称心为,弥拙亦弥好。

村树既罗列,溪流复萦抱。

北牖移修篁,南圃艺药草。

室中图与书,閒暇可探讨。

农人理耰锄,念此岁供早。

顾我长负痾,不耕惭亦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壬寅年正月于西村筑室完成后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新居环境的细致描绘和对生活的深沉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经始逼岁除,春肇室云考”,点明了时间背景,即在年末接近时开始建造房屋,在春天开始时完成了建造。这种时间的安排,体现了作者对生活节奏的把握和对自然季节变化的敏感。

接着,“结构称心为,弥拙亦弥好”两句,表达了对新居结构的满意之情。即使在建造过程中可能有些许不足或拙劣之处,但因为符合心意,所以仍然感到满意和美好。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居住环境的个人化追求和对生活品质的独特理解。

“村树既罗列,溪流复萦抱”描绘了新居周围的自然景观,树木排列有序,溪流环绕,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样的环境不仅美化了居住空间,也给居住者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

“北牖移修篁,南圃艺药草”进一步展示了新居的布局和设计。北面的窗户移入了修长的竹子,南面的园地种植了药草。这样的布置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暗示了作者对健康生活的重视。

“室中图与书,閒暇可探讨”则展现了室内生活的场景,墙壁上挂满了图画和书籍,闲暇之时可以阅读和探讨,体现了作者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最后,“农人理耰锄,念此岁供早”提到了农人的劳作,他们正在整理农具,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农事活动。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农业社会的尊重和理解。

“顾我长负痾,不耕惭亦饱”则是作者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自省。虽然长期患病,无法亲自耕作,但他依然感到满足和感激,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恩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美、人文关怀和精神追求的新居环境,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1)

归子慕(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姚孟长

道同不用结,气同不用求。

神在未交先,彼此潜相投。

感君嘐嘐志,高广正无俦。

慷慨灯前言,奚止情绸缪。

男子患无志,有志良难酬。

怀居易随俗,安乐生烦忧。

可怜早春役,烟雨维扬舟。

不知何所牵,行止不自由。

殷勤孟秋约,期届无淹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泛湖

离居久相思,乍见人情喜。

各从远方来,相知若伊始。

晴空泛秋湖,天际水瀰瀰。

中流将焉如,东西非所拟。

微风送轻舟,䬃入芦丛里。

村家插新标,有酒清且旨。

渔人近前问,银鱼初出水。

美物应佳节,及时在我尔。

涤盏欣对酌,高情讵能已。

言旋发清歌,夕阳下西涘。

童冠乐何如,点也千秋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博望驿

孤亭瞰虚空,危阑翼石壁。

亭亭数株松,云端发深碧。

起视群峦层,溪光乱相射。

盘梯花倒看,入阁烟相逼。

雨过万瓦鸣,灯残四村夕。

疏星柳外明,河汉看不隔。

去矣问津人,空思泛查客。

形式: 古风

瞻尼父像

瞻彼百泉流,春来何滉瀁。

新庙貌崔嵬,俨存尼父像。

日月虽递更,素王灵不爽。

俎豆有明禋,光辉在吾䣊。

瞻依适所愿,圣门如指掌。

嗟哉户外人,宫墙隔天壤。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