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雪霁登吴山见沧阁,闻城中箫鼓声

画楼红湿斜阳,素妆褪出山眉翠。

街声暮起,尘侵灯户,月来舞地。

宫柳招莺,水荭飘雁,隔年春意。

黯梨云,散作人间好梦,琼箫在、锦屏底。

乐事轻随流水。暗兰消、作花心计。

情丝万轴,因春织就,愁罗恨绮。

昵枕迷香,占帘看夜,旧游经醉。

任孤山、剩雪残梅,渐懒跨、东风骑。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夕阳映照下的画楼,红晕湿漉,素颜女子的黛眉更显翠绿。
傍晚的市声响起,尘埃侵入灯火人家,月光洒落,仿佛在舞蹈。
宫中的柳树吸引着黄莺,水荭随风飘荡,唤起隔年的春意。
黯淡的梨云消散,化作人间美梦,琼箫声在锦屏后低回。
欢乐之事如流水般逝去,幽兰消失,只留下花心的思绪。
绵长的情思如同万卷丝线,因春天编织,却满是愁罗恨绮。
沉醉于香气中,倚着枕头,透过窗帘看夜晚,回忆起旧日的欢饮。
任凭孤山上的残雪和梅花凋零,渐渐失去骑东风游玩的兴致。

注释

画楼:华丽的楼房。
素妆:素雅的装扮。
山眉:女子的眉毛,形容如山色翠绿。
宫柳:宫苑中的柳树。
水荭:植物名,又名荭草。
黯梨云:形容云彩暗淡如梨花。
琼箫:美玉制成的箫,象征高雅音乐。
昵枕:亲密地枕着枕头。
占帘:透过窗帘观看。
孤山: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与梅有缘。
东风:春风。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冬日雪后初晴的画面。"画楼红湿斜阳",夕阳映照下的画楼显得格外温暖,而"素妆褪出山眉翠"则以女子的妆容比喻山色,暗示了冬日景色的清新。"街声暮起,尘侵灯户,月来舞地",傍晚的市声、尘土和月光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又略带寂寥的氛围。

"宫柳招莺,水荭飘雁,隔年春意",虽然冬寒料峭,但仍有生机勃勃的春意潜藏其中。"黯梨云,散作人间好梦,琼箫在、锦屏底",暗喻雪后的天空如梨花云般洁白,引发人们对美好梦境的向往,而远处传来的箫鼓声更增添了诗意。

"乐事轻随流水,暗兰消、作花心计",表达了时光易逝,欢乐之事如流水般消逝,而兰花虽凋零,却仍怀揣开花的心愿。接下来的"情丝万轴,因春织就,愁罗恨绮",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愁绪如同繁复的丝线编织成的罗绮。

"昵枕迷香,占帘看夜,旧游经醉",描述了词人沉浸在回忆中的情景,香甜的枕头和夜晚的帘幕都唤起了他对往昔欢愉的沉醉。最后,"任孤山、剩雪残梅,渐懒跨、东风骑",词人以孤山的雪梅和不再骑马出游,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的淡然和对现状的无奈。

整体来看,翁元龙的这首《水龙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吴山的景色以及词人内心的情感波澜,富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21)

翁元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嘉熙初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不可考。他是大词家吴文英之兄,亦工词,杜成之评为“如絮浮水,如荷湿露,萦旋流转,似沾非着”。所作今存花草粹编中者一首,绝妙好词中者五首

  • 字:时可
  • 号:处静
  • 籍贯:句章(一作四明)

相关古诗词

风流子.闻桂花怀西湖

天阔玉屏空。轻阴弄、淡墨画秋容。

正凉挂半蟾,酒醒窗下,露催新雁,人在山中。

又一片,好秋花占了,香换却西风。

箫女夜归,帐栖青凤,镜娥妆冷,钗坠金虫。

西湖花深窈,闲庭砌、曾占席地歌钟。

载取断云归去,几处房栊。

恨小帘灯暗,粟肌消瘦,薰炉烟减,珠袖玲珑。

三十六宫清梦,还与谁同。

形式: 词牌: 风流子

江城子

一年箫鼓又疏钟。爱东风。恨东风。

吹落灯花,移在杏梢红。

玉靥翠钿无半点,空湿透,绣罗弓。

燕魂莺梦渐惺松。月帘栊。影迷濛。

催趁年华,都在艳歌中。

明日柳边春意思,便不与,夜来同。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西江月

山色低衔小苑,春云暗宿空庭。秋千无月冷双绳。

闲却画栏人静。一夜海棠如梦,半窗银烛多情。

好花留不到清明。日日阴晴无定。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立春

画阁换黏春帖,宝筝抛学银钩。东风轻滑玉钗流。

织就燕纹莺绣。隔帐灯花微笑,倚窗云叶低收。

双鸳刺罢底尖头。剔雪闲寻豆蔻。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