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过东林寺同晓公谈禅

林磬何悠悠,庭雪复灿灿。

冲寒过支公,相围地炉炭。

一谈得真蕴,贝叶徒满案。

学禅若栽松,老有万枝干。

谁能顿悟间,森然俱斩断。

见心是道侣,寂寂坐夜半。

慧灯无际光,照破几梦幻。

生死譬朝夕,岁尽岂嗟叹。

处世各有缘,焉得不聚散。

明春杖锡行,孤云渺天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除夕之夜拜访东林寺并与僧人晓公探讨禅理的情景。首句“林磬何悠悠”,以悠长的钟声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深远的氛围。接着“庭雪复灿灿”一句,通过雪光的映照,进一步渲染了冬夜的宁静与纯净。

“冲寒过支公,相围地炉炭”描述了诗人不畏严寒,前往寺庙与僧人共话禅机的画面。地炉炭火的温暖与室外的寒冷形成对比,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纷扰相对立。

“一谈得真蕴,贝叶徒满案”表明了禅谈的深入,使得讨论的内容丰富而深刻,如同堆积的贝叶经文一样。这里巧妙地将传统佛教的文献与实际的对话联系起来,强调了禅学的精髓在于心灵的交流而非文字的堆砌。

“学禅若栽松,老有万枝干”运用比喻,将学习禅学比作种植松树,随着时间的推移,松树会长出无数枝干,象征着禅学的智慧和修行的成果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不断增长。

“谁能顿悟间,森然俱斩断”表达了顿悟的难度,即使是在瞬间,也难以彻底斩断心中的杂念和迷惑,暗示了禅学追求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净化。

“见心是道侣,寂寂坐夜半”指出真正的修行者是那些能够静心内观的人,他们能够在深夜独自冥想,与自己的内心深处对话。

“慧灯无际光,照破几梦幻”强调了智慧之光的永恒与无限,它能够穿透虚幻的梦境,揭示真相。

“生死譬朝夕,岁尽岂嗟叹”将生命中的生与死比作日常的朝夕更替,提醒人们不必对生命的终结感到悲伤,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非结果。

“处世各有缘,焉得不聚散”反映了人生的无常,无论是相聚还是离散,都是命运的安排,应以平和的心态面对。

最后,“明春杖锡行,孤云渺天畔”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诗人将再次踏上修行之旅,如同孤云在天边飘荡,自由而独立。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禅学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忆五华观侯道士

岧峣五华山,玄都据其下。

秋草没行径,弥年绝车马。

我忆昔访真,抚景援毫写。

鹤雏步阶石,松子落屋瓦。

繁阴爱青萝,席地不知夏。

道侣话丹经,因之命玉斝。

宁学鍊九还,黄金亦土苴。

瑶草元无根,俯拾秀盈把。

留侯早辟谷,信哉汉恩寡。

藏用复何人,大隐任朝野。

嗟彼尘垢中,谁是无营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忆金山寺兼示阇黎诸上人

兹山自开辟,突作中流柱。

静居元气间,苍茫混太宇。

奇秀天所钟,迥立照万古。

根深接地轴,永依造物主。

石穴藏蛟龙,山灵势长俯。

绮霞几明灭,白涛任吞吐。逦?乱渔蓑,霏微正烟雨。

清若顾凯画,阴晴皆可睹。

祇园绝尘氛,法界自风土。

天晓浮图出,梵声杂钟鼓。

老衲饲饥鼋,况复鸟雀聚。

慈悲西来心,吾亦本初祖。

顿悟能为诗,三昧超徐庾。

探胜尽南北,衰病何闭户。

壮心赋两都,乘流荡双橹。

佳人有所思,采芳新林浦。

还期蒋山兴,宁虚梦天姥。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有感二首(其一)

白云起西山,悠悠上无极。

鸿鹄从之飞,终朝殊不息。

浮云安可长,羽毛自珍惜。

倦来栖中林,回头顾矰弋。

谁能测忧心,孤鸣日将夕。

形式: 古风

有感二首(其二)

西眺王屋山,日夕青峨峨。

上有冲漠人,开关对松萝。

偶来广成子,所交不贵多。

晨兴掬流泉,举首餐明霞。

灵鸟从空来,阶前啄松花。

鸟性会吾意,逍遥共山阿。

寄言寻真者,何必穷天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