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客从银山来,遗我骊龙珠。
高文伟大册,至宝耀室隅。
一读心为眩,再读目为盱。
夫记者为谁,颍封人之徒。
人生天地间,母怀靡知愚。
至恩嗟莫报,大节尤可吁。
柏舟谅人只,蓼莪生子劬。
所以茅季伟,鸡半馔设腴。
所以王休證,鱼双甘旨需。
此理有俱有,此心无息无。
儿寒衣芦花,母在足欣娱。
儿罪履中野,母怜自噫呜。
高高心晖堂,申旦所依于。
俨然其若存,何可离须臾。
我吟方区区,我步方于于。
起看物所性,因悟理不诬。
怀哉反哺者,城头尾毕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马廷鸾的作品,名为《余氏心晖堂》。诗中通过对“心晖堂”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学问以及亲情的深厚情感。
从银山来的客人留给了诗人一颗骊龙珠,这不仅是一种珍贵的物品,更象征着高尚的文学作品和宝贵的友谊。诗人在阅读这些伟大的文字时,感到心旷神怡,再次阅读则感觉目不转睛。这是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也反映出诗人的学识渊博。
接下来,诗人提到“夫记者为谁”,这是对古代史官或记录者的赞誉,他们不仅记录历史,更传承文化。随后,“颍封人之徒”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些文化传承者的敬仰与自诩。
在描述人生和母爱的段落中,诗人通过“母怀靡知愚”等句子,抒发了对母亲无私奉献、深沉至恩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无法完全回报这种恩情的心境。接着,“柏舟谅人只,蓼莪生子劬”一段,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和品德修养的重视。
在最后几句中,“高高心晖堂,申旦所依于”,诗人提到了“心晖堂”的崇高地位,以及自己对它的依赖和向往。这座堂宇不仅是物理空间,更象征着智慧与精神的栖息之所。随后几句,“俨然其若存,何可离须臾”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学问的渴望,以及对这种精神追求永无止境的执着。
整首诗通过对“心晖堂”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的文化自觉和精神追求。
不详
前年儤直玉堂庐,下直归迟母倚闾。
早识千钟误三釜,斑衣换得锦衣无。
祝公千龄寿,小我五月生。
如何山林槁,得并江汉英。
山哀兮浦思,月诸兮日居。
伊谁百岁期,迟汝十年书。
道义挹亲仁,诗书仰邻富。
翠蓬羞排门,骊珠惊满袖。